历史一遍遍证明了,投机分子本来就不配有好下场。
所以,殿兴有福无非是减缓了封建制度存续期间的改朝换代频率、吓住那些为了一姓荣华富贵而冒险投机的人。
更减少了本来就没法改朝换代的狂妄野心家的“试错”,让战乱总量减少——这世上90的投机型反贼都是失败告终的,但只要他们动了心,蠢蠢欲动发动了战争,就会造成无数百姓死伤。这些人自己死了白死,来拖了这么多无辜的垫背。
李素让华夏此后封建时代整体少打仗、所有人发动战争前多想一想,这有什么不好?
至于政治制度的演变,李素觉得终他这一生,最多从汉干到隋唐,也就是极限了——能绕过九品中正制这几百年大分裂无信仰的歪路,就是极大的功德了。
至于科举,肯定不可能在李素有生之年建设完善,那玩意儿受到的世家反扑反噬太大了,充其量打着“改良察举制”的幌子,一点点掺沙子,一方面调整察举科目,一方面调整察举的监视手段,那就是极限了。
同时,李素也不是盲目信仰“晚的就是进步的”,他觉得察举制相比科举制也是有一定优点的,优点就要保留——后世科举太注重公平,而牺牲了选才效率,科目设置太不合理了。而察举制只要不举孝廉,其他科目还是比较科学的。
走一步看一步吧,这辈子能干到唐就不错了,留给本朝的后人慢慢一代代干到宋明。
而且得是一个“尚武的宋明”——宋明之所以没法尚武,说到底就是五代十国把天命权威打崩了。那没办法,皇帝还得有,大家又知道“皇帝兵强马壮者为之”,那只能崇文抑武了。要是还有汉朝皇帝那种天命稳定性,犯得着崇文抑武吗?
反正李素是不会对富强民主和谐自由公平法治造成什么阻力的。
……
正月二十三,李素还没回到蓟县,就受到了刘虞的亲自出城十里迎接。
刘虞还带着幽州官场的大部分心腹文武,连已经跟刘虞关系不太和睦的公孙瓒都来了,刘备阵营诸将就更加不可能缺席了。
李素老远望见,连忙跟赵云提前翻身下马、拱手致意:“蒙使君礼遇,素幸不辱命。”
然后就是一番繁文缛节,大伙儿都知道了各自的封赏、又是一片互相互相恭喜客套。
“恭喜使君获封蓟侯,五千户侯呐,实乃近年罕有。使君之功,摩天及地,真乃大汉栋梁、晴天巨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