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魏延,李素就忍不住联想到黄忠,可惜经过了解后,才发现黄忠已经在刘表的侄儿刘磐帐下了,是刘磐的部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黄忠已经四十出头了,年纪资历摆在那儿。刘表当荆州牧之前,黄忠就算仕途再坎坷,好歹已经是荆州本地的一名曲军侯。刘表来了之后,让侄儿刘磐驻扎江陵招兵买马,肯定会立刻给本地军官加赏,黄忠只要不是卖主求荣之人,就没那么好挖。

而魏延不一样,史书上没有记载魏延的出生年月,但比黄忠年轻好几十岁肯定是有的,李素看魏延履历的时候,发现他还不过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人,是今年刚刚当兵的。赵云能看在他武艺不错、而且擅长整顿纪律的份上,给他当个屯长已经算是非常任人唯贤了。

除了魏延之外,武将方面李素发现的唯一认识的人,就是霍笃霍峻兄弟俩了——他俩是宜都、南郡周边的地方豪族。霍笃是去年冬天,带了本家几百名乡勇投靠赵云。

初平年间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曹操那边的许褚、李典投靠曹操,也都是如此。

因为是“带资进组”,自然可以高配官职。所以霍笃入职就是别部司马,带领本部私兵自成一部,霍峻才十六岁,是跟兄长一起来的,目前也在霍笃下面当个曲军侯——这官职已经比魏延还高了。

除了这魏、霍,其他赵云募兵所得的都是些无名之人。

“魏延倒是可以一用,可惜还太年轻,又没有军功,怕是几年内都到不了都尉。霍峻也一样需要历练。要找可以担任太守的人选,就只能从年高德劭的荆南名士里选了。

否则,难道要把董和、向朗、李严那些已经投靠两三年的文官移封到零陵?可惜这些人籍贯不是宜都就是南郡、襄阳,会不会被荆南人排斥呢……

荆南最南面两军,还是汉越杂处,非常排外的啊。要是刘巴没有被大王留在中枢,原本倒是可用,刘巴是荆南第一名士,又是零陵人。”

李素心中如是总结,决定再有点耐心找找。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仔细翻阅来投的文士履历后,也挖掘出四个认识的,而且大部分年龄也相对适合,没有武官名册里魏延霍峻那么年少。

第一个是韩嵩,字德高,二十七岁,赵云接任长沙太守时,命其为益阳县令,扼守潇水零陵方向。李素对此人的认识,也就停留在演义里那几句事迹:

历史上在刘表没有下决定该投靠曹操还是袁绍时,韩嵩劝刘表别派他出使许昌,还说如果他去了朝廷授予官职,从此就得忠于朝廷,“不复为将军死矣”。刘表坚持派遣,韩嵩也果然被授官投曹。回来后刘表大怒欲杀,最后被蒯越提醒“韩嵩有言在先”才放过。

后面两个人物,年纪资历都稍长一些,分别是零陵郡人赖恭、长沙郡人吴巨。作为演义上都出场过的人物,李素当然也略有所知。

赖恭如今已年近四旬,历史上为刘表所用,曾在交州刺史张津死后,刘表试图把势力范围伸入交州,表赖恭为新任交州刺史。后来刘备平定荆南,赖恭也投靠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