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真是如此,倒是错怪他们“以匡扶汉室之名行抢地盘之实”了。

不过,聪明人说话不用点破,刘晔便只是审慎地确认了一句:“右将军,也就是说,这儿发生的事情,你们的态度并不是怕人知道,而是希望人知道?”

李素:“没错,我们希望北方诸侯知道,如果贩卖关于我军的情报,能让贤弟得到些好处,那当然是全归你自己所有了。当然,我希望确保长安伪朝也知道我们的行径。”

李素的潜台词就是:卖了假情报误导了北方军阀,还让那些北方军阀记你的好,给你钱,那就是你的本事了。

刘晔想了想:“既如此,反正现在各地诸侯对糜府君与袁绍的联盟并无敌意,我这次北归,就带一些护卫,从河南尹朱儁的辖区走,再到袁绍的冀州,回辽东。至于糜府君买铁器的商船队,就走原路自行返回吧。咱这也算是尽到同盟之义了。”

李素:“爽快,既如此,我给贤弟再配三百精兵作为于路护卫,将来就送给糜府君调用了。另外,再赠送贤弟宽幅蜀锦五百匹,作为为我们办事儿多耗的盘缠,和一路打点。”

希望李傕郭汜贾诩尽快知道“刘备今年根本不打算北伐,他就打算拖着北伐的借口,抢夺忠于长安伪朝的地方势力”。

就算骗不过贾诩的智商又如何?只要李傕郭汜等人当中的任何一个被骗过了,都是好事。

送走刘晔和糜家商船队后,李素也差不多收拾收拾,宣布要回益州收网了。

益州那些奸商,现在肯定已经开始疯狂出货囤货、想收手不干也来不及了,他们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第375章 逐出师门

两个半月前,从益州去荆州,李素从成都出发算起,一共也就行船走了不到十天。而这次的逆水回程,却要整整二十多天。

尤其是通过长江三峡的那段,还得有纤夫拖航辅助。自从三年前关羽拿下夷陵郡开始,刘备阵营就一直派人治理三峡航路。

在沿线山区凡是稍微有小块平坦的地方、可以开发梯田的地方,都尽量开发梯田、安置移民蜀地的失地佃农来附近耕种。不但政府提供耕牛和农具,也不收租子不收户调,只要每年给政府拉两个月纤,以劳动力抵偿租税。

可以说,这些地区的山民,是汉中王治下最早享受到租庸调制改革红利的,只不过他们没法选交“租”或者“调”,只能强制承担“庸”。

李素本人虽然是这一切的规划者,可毕竟往年他没有亲自出蜀,所以至今才第一次亲自享受到三峡纤夫的服务,体验还挺新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