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回事?为何城墙根会积这么多水?城内不会有事吧?是城壕涨水么?”张济逮着手下一个名叫张先的都尉拷问,这张先是他的亲随,负责这段城防。

陈仓城作为军事要地,当然也是有城壕的,但并非常年都在城壕内灌水,很多时候只是旱壕,这与陈仓的地形有关,因为这儿不适合常年造全围式的带水护城河。

陈仓城的地势,是西高东低,西面靠近陇山山口,地势自然隆起。

而南侧有秦岭、北侧是渭河,按说应该“南高北低”,不过这一点却不能一概而论。因为陈仓城东南角就是三百八十年前的西汉水故道,是西汉水汇入渭河的点。

西汉水故道枯竭后,因为冲刷出来的肥沃河床渐渐淤积,三百多年来陈仓城渐渐东扩,夯土城墙也有破了重修好几次,所以城区面积渐渐变大,把平整的河道故址包含到了城内。

修建城市的选址,历来都是希望尽量靠近水源,还有就是尽量覆盖平整的河谷冲积平原。陈仓已经在关中平原的边缘,城市扩张当然要往更平的东边扩。

但也正因为东侧特别低,如果常年在城壕里灌满水,东边就会溢出来,甚至控制不好就容易淹着城墙根。

所以和平年代时,陈仓的u字形城壕的两个顶点,与北面的渭河之间,起码还有几十丈没有挖通。只有到了打仗的时候,城防确实危急,才会把断口挖通,把渭水灌进来,还要随时控制灌进来的水量多少。

这一点也是张济到此驻军两年来,慢慢学到的地理常识。今天看到城墙东南角被淹了,才会有此一问,心中略感焦虑。

都尉张先也没搞明白,支吾了一会儿后,用揣测的语气回禀:“将军,如今已近二月,即将春耕,前几日春雨绵绵,或许只是秦岭北坡融雪从散关谷中流出,与春雨汇聚一处,略有积水。我刚才也试过,墙根水深不过尺余,应该不成问题。”

张济想了想,倒也是这个道理。

二月初二龙抬头,那就是春耕开始的节气了,如今还剩两天,春雨绵绵也很正常。

张济便点头吩咐:“但愿是我多虑了,明天再来看看,若是水势稍退,便不值得大惊小怪。你多盯着点儿。”

“遵命!”张先满口答应。

张济又去西、北两侧巡视,发现没别的问题,担心也稍稍褪去,临近傍晚就回府歇了,一夜无话。

然而,当他第二天也就是二月初一上午时,再次巡视城防,就发现问题又严重了些——东南角城墙根下原本一尺多深的水,居然涨到了三尺,而且最严重的是已经蔓到了陈仓城的东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