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到了这个时候,朝廷就是李傕开的了。他全家统统列侯,所有亲弟弟、堂弟、至少是乡侯起步,李应这种位高权重的更是直接县侯。哪怕是李傕的侄儿、堂侄儿,也都全列侯,亭侯起步。
满门最低都是中郎将、校尉。
郭汜若非去年冬天才刚刚升到骠骑将军、跟李傕平起平坐,打算等彻底灭了韩遂再回来争权夺利的话,怕是早就跟李傕冲突起来了。毕竟郭汜的亲戚都没什么可封的,但也谁让郭汜是盗马贼出身呢,本来就是个没什么亲戚族人的流浪汉起家。
李应带着李儒进入未央宫内宫,绕过宣室殿,直奔石渠阁。
宣室殿是举行朝议的正殿,今天不是正日,所以皇帝不在那儿。而石渠阁是内宫西侧的一处图书馆,最初是西汉萧何建议设立的,还兼着类似皇帝“上书房”的作用,以及“皇家档案馆”。
如果是年轻尚未结束学业的皇帝,往往会来石渠阁读书,有儒臣给皇帝讲经。刘协今年虚岁十四岁,当然还没完成学业,所以每天都会来石渠阁。
李应来的时候,今天正轮到仆射皇甫郦给刘协讲解一些史书典故,李应大模大样往里走,也不等皇帝听完课,直接一个眼神,霸道地示意皇甫郦住口,然后向皇帝行礼。
皇甫郦是皇甫嵩的侄儿,是宫廷谒者出身,也就是那种给皇帝传旨的基层文官身份进入的仕途。皇甫郦性情还算刚毅,比较敢于维护朝廷尊严,但此刻李应尚未流露出具体的忤逆姿态,皇甫郦也不愿跟他冲突,就暂时隐忍退到一旁。
刘协带着平日里的无旒金纱叠翼冠冕、穿着黑底红边的龙纹绣袍便服,心情不爽地调整了一下态度:“卿所为何事?”
李应理所当然地说:“陛下,臣兄车骑将军李傕在军前有奏表送回,托臣转呈陛下,请为破刘备、迎骠骑将军的李儒加官。李傕以为,李儒宜为侍中。”
李应说话还算给皇帝留了一分面子,称呼李傕时,在官职后面还说了他的名字,并没有“不名”——“不名”是董卓才享受过的待遇,“如萧何故事”,历史上后来曹操也享受过。
“什么?李应你竟如此大胆,朝臣授职,乃天子之权,就算李傕要表奏他人官职,也当请求,怎敢……”
皇甫郦在旁边气得直哆嗦,都说不下去了。
这态度,简直不是请旨,而像是在通知皇帝,决定了之后备个案。
刘协也非常愤怒,若是其他人也就罢了,但这个李儒,是一年半之前被他亲自否了一次的,当时李傕也认栽了。所以刘协忍不住试试,看看皇帝的权威这次还好不好使了。
刘协便说道:“这李儒的事儿,前年秋天已经说过了吧?他有弑朕兄弘农王之罪,本当从重治罪!李傕当时以他所行乃董卓授意,并非本心,才苦告得免,此事已有定论,何须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