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那是上了《史记》的名将,当年也是屯兵细柳营。这些读书多的公卿别的本事没有,但引经据典以历史名人典故夸赞的口才还是不少的。

现在要讨好张飞保护他们,这些不要钱的好话还不是一车车地说。喝一杯酒就要说一个吹捧的段子,三五轮喝完都不带重样的。

张飞本来还怕这些文官酒量不行,想礼节性劝到酒过三巡就算了。但听他们吹捧谀辞不断,张飞听得暗爽,原本就刻意压制的酒量也就放开了,最后喝得酩酊大醉。

喝到后来赵温刘艾等人都是只说段子不喝酒、劝张飞喝,而张飞也非常乐意对方以段子代酒,就这么一时被腐蚀了。

直到多年之后,张飞还感慨,这顿酒是他年轻的时候喝得最爽的。不过张飞毕竟跟其他经不起夸的人还是有点差别,直到最后喝醉之前,他内心还保持了一丝对前车之鉴的警惕:

“难怪董卓那老贼到长安之后,经不起王允的夸呢,军阀暴发得了大权,天天被这样变着法儿吹捧,这谁顶得住啊。

不过幸亏大哥不是个喜欢被名士吹捧的,向来喜怒不形于色,我这种人被吹吹,也不碍大事……”

……

张飞所料不错,他毕竟太了解刘备了。

刘备这人喜怒不形于色,被人夸了也不飘,那完全是从小吃苦练出来的。

这种从小吃苦的经历,曹操袁绍袁术都没有。孙坚虽然年少时也穷些,董卓虽然年轻时也吃过苦,但跟刘备还都不太一样。

孙坚董卓都是出生于民风彪悍的边蛮之地,当时会稽有海贼,西凉有羌乱,孙坚董卓从小习惯的是一个“拳头硬就能自己拼杀出一场富贵”的丛林法则社会,所以配合上他们的武力,他们只要让自己变得更强,就不用受气。

刘备出生的幽州虽然也有过鲜卑乌桓边乱,但偏偏刘备十四岁之前那几年,幽州是刘虞在镇守,刘虞任内鲜卑乌桓全部不敢入寇,恭恭敬敬来朝。

这让刘备实打实只能织席贩履过完童年,人格成型期并没有盲目信仰武力。后来刘虞调走了,幽州也渐渐乱起来,刘备十五岁之后才转型信奉武力混社会,逐年跟公孙瓒关羽张飞结交。

两天之后,随着刘备亲自带着主力部队抵达长安周边,赵温邓泉刘艾,恭恭敬敬到刘备营中表示托庇,学着在张飞这儿一样说了几车好话,刘备却始终云淡风轻,跟张飞形成鲜明的对比。

完全没有因为“我年轻的时候,没资格被三公九卿吹捧”,导致现在被吹了就得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