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樱在长安也没什么故友,想来想去,就去长乐宫探望了一下万年公主。

刘妙最近也是在宫里闷得发慌,李素周樱之前都忙,现在周樱终于来走动,让她很开心,拉着一起说私房话:

“樱儿,真是恭喜你了,总算得偿所愿,跟着右将军伺候了那么久,也算有名分了。咱姐妹也该好好私下庆贺一下。”

周樱:“殿下……妙姐折煞我了,妾也谈不上什么名分。我算是看透了,夫君那是外冷内热,又不肯说疼人的话。明明是怕唐突了我,迟迟犹豫不决,最后却落得那么仓促,连私下里摆个酒补个礼的机会都没有。

好在他就是这样孤高的人,不但对妻妾不擅表达,连对他自己的名望都不甚介意。真是‘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

周樱最后这句话,随口引自《孟子》,自然是形容夫君的“为了大义,无所谓个人名声、是否被世人理解”。

后世的看官更喜欢误用后半句,也就是“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但汉朝读过儒家经典的人,哪怕是女人,都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因为孟子在这两句话里面,用了缩略语,“虽褐宽博”也好,“虽千万人”也好,都没说这些人干什么,是支持还是反对。

没有了文言文的上下语境后,确实用后半句断章取义更能抓人眼球,有震惊部的气势。所以现代人大多理解为“只要我自省后觉得对,哪怕有千万人反对我,我也要去干”。

而孟子的原意是“如果我自省后觉得不对,哪怕千万人支持我,我也放弃”。

前半句的“不惴”才是“不怕,要干”,“往”只是“放弃,不干”。

当然了,真正懂得大勇之道的人,是不会觉得孟子的真意比后人的误读气势低。

因为大勇若怯,懂得在有人支持的时候放弃,比懂得在有人反对的时候坚持,更加难得。就像居合斩蓄势未拔时,美感更甚拔刀一击、宣泄殆尽之后,未拔就是无,无就有无限可能。

刘妙读书虽然比周樱少些,毕竟也是皇家公主,也是略懂,理解周樱话中的含义自然没有障碍。

她若有所思,很想问问周樱,李素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名声与务实难以两全的困境,但稍微问了两句,周樱也知道保密,自然不会把具体的事务告诉她,只是提了李素的人品,就遮过了话题。

刘妙打听未果,也就暂时放下,跟周樱聊些开心的事,让周樱陪她出宫去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