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夜里启航远去的人,只要回看主火堆和小火堆连接在一条直线上,那不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瞄准了要去的海岛方向了么。

当然,这种办法对于需要逆风走折线抢风时是没用的,只能是顺风定死一个方向开船时能用。而且有罗盘的情况下,也不是很需要。

不过在船进船出很繁忙的港口,便于航线管理防止小船乱窜乱撞,而且繁忙港口船多的话,也不是每条船都带罗盘的。大汉这边目前民船就没有罗盘,都是朝廷的官方船队,或者糜竺这些家族,才掌握了罗盘。

不管怎么说,周瑜提供的这条经验,对于港口建设和管理是有好处的,可以提高航行秩序和效率。

李素将来如果要新建全国枢纽级的大海港,要在港外造灯塔,可以考虑把波利尼西亚人的篝火术升级一下,结合大汉的工程施工能力,造个小奇观,弄个两圈式的同心轴灯塔。

比如就在长江口海岛上立个灯塔,施工的时候就在外圈塔上标注好“去耽罗岛航向几度,去对马岛航向几度、去邪马台航向几度,去熊袭航向几度,去流虬航向几度,去夷洲航向几度”,

全部明明白白,哪天有去哪儿的船队出发,就点对应角度的小篝火,跟主篝火连线定向。从长江口出发,一千到一千五百里范围内,刚好可以直航北起三韩、南至夷洲、东到倭国的180度扇面岛链。

……

定航向定纬度的蛮夷经验全部介绍完,最后只有一条港口灯塔建设经验算是全盘用上,其他都只是小修小补、诸葛亮本就比他更专精。

这个结果,让周瑜把最后的尊严赌在了“远洋找岛”的秘法上。

当天因为已经讲得很多了,时间也晚了,周瑜就回去休息几天,准备一下,充分整理归纳,想下次再找回面子。

几天之后,一群人继续开会讨论,周瑜终于把他的得意之法拿了出来:

“……夷洲蛮子远洋观云找岛的办法,主要分成两种情况。

一种是在晴朗少云的日子,利用海风湿气到了陆上后,会升腾凝聚为雨云的特征,在远海瞭望寻找雨云。一旦看到其他各处万里无云,而某处有云,那多半是下面有岛。

如此,寻常以目力瞭望陆地,或许得接近到距岛三四十里才能看见,而云层极高,百里外都能看见。若是火山之岛,云层最远能在三百里外看见,茫茫大洋上错过岛的几率便大大降低。

其次,若是阴天,天上到处都多云雨,难以分辨哪些是岛云哪些是海云。哪些蛮夷还会目测计算云飘动的快慢来判断。

他们千百年来总结,云在海上遇风飘动更快,在岛上飘动更慢,因为风力会被陆地所阻,从全力横吹改为部分上下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