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刘备很快想到,他都已经用过“章武”这个年号了,当时天下还没统一,事急从权也不便做太多没意义的标新立异事情。李素当时求稳,也没提,现在却来提,也不好再把章武这个年号不用啊。

刘备思忖再三,虚心求教:“丞相学冠天人,在纲常大义上自然是精通的。不过此事具体当如何处置呢?年号总还是要的吧?”

李素奏道:“故臣以为,事已至此,有那么多历史遗留的疑难。则年号不便废,但也不便改。人君之德,只与人君本人有关,与天数无关。将来的年号,只是给人的,不是给天的。一个君主,一世一元即可。

臣建议,以后纪年,恢复《史记》最初时的纪法,如‘汉元年’至‘汉七年’那段,同时,再纪录今上年号年数。

如今年是章武十八年,以后就纪为‘汉四百二十年、章武十八年’,以此类推。”

刘备想了想,点头许可:“此法甚善,不过,其中原理,还要丞相详加阐述,好让天下读书人明白其中道理、正本清源。免得无知之人以为朕是学识浅薄、不知道怎么改年号呢!”

刘备可以不改年号,但话必须说清楚,道理要宣传透彻。

这是正本清源、直接继承秦始皇汉高祖到汉景帝时的优点,改良汉武帝开始被邪说蛊惑带偏的那部分缺陷。

李素少不得又得为他的多嘴付出代价,写点书论证了。

好在他已经是丞相,提纲挈领给出学术思想就行,具体文笔措辞修饰,让他老婆代写。

至于李素借机阐述出这个理论,倒也没费他多少脑子。

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前世他学正统论课程时学过的基础知识,跟“殿兴有福”是绑定的,他掌握得太牢固了,几十年后还能记得。

很多人都知道,从汉武帝到宋朝,中间一千多年,中原王朝的皇帝是经常改年号的。

而到了明清两朝,就变成“一世一元制”了,也就是一个皇帝一辈子就一个年号。

这才有了后人用年号指代皇帝的称呼方式,有了“永乐皇帝”、“嘉靖皇帝”、“崇祯皇帝”、“乾隆皇帝”这种说法。

但绝大多数没学过正统论的人,对于“一世一元制”的出现,只是记了个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