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是如此,很多举人仿佛是猛然清醒过来一般。
虽然他们确实增加了考取进士的机会,只是却是大大地降低含金量,而且他们的官场之路会更加的艰难。
现在的官场早已经组建着一团团利益关系网,跟着那些有背景的官宦子弟竞争,他们只会沦为炮灰。
“若是进不了前三百,我陈某宁不要这功名!”
“咱们堂堂男儿七尺身,岂能要那位奸相开恩!”
“林阁老说得好,科举便是大浪淘金,三百名方见成色!”
……
随着舆论的发酵,虽然还有一些攻击林晧然的声音,但绝大多数的举子却是认同了林晧然的做法,接受了仅纳三百名的结果。
正是如此,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舆论战中,虽然徐阶准备得很是充分,但在危机公关的反扑中,他却是迅速败下阵来。
林晧然不但没有损失声名和士林地位,反而赢得更多士子的拥护,特别是那些实力顶尖举人的一致拥护。
至于那些有子侄参加会试的官员,虽然对自家子侄错失这个良机很是惋惜,但心里亦是清楚林晧然这个才是谋国之举。
施恩固然能赢得贤相的声名,但如果不考虑整个国家的利益,不考虑百姓所面临的负担,这其实是祸国殃民之举。
在舆论战结束不久,会试在顺天贡院如期举行,四千多名举人按时前往顺天贡院的考舍参加考试。
对于这帮应考举人而言,此场考试的成败关乎到他们的前程,甚至是关乎着他们整个家族的命运。
跟着往届一般,从搜检考生,到发放试卷,再到收取试卷,而后经过糊名和誉抄送到内帘进行审卷,一切流程都是有条不紊地进行。
到了这个层面的考试,舞弊的情况几乎不会再出现,自然不会出现什么通关节之事。
李春芳是嘉靖二十六年的状元,历来都是一个洁身自好之人,而今贵为当朝次辅,自然不会做出舞弊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