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记者还过来做采访,拍照片,领导还过来表彰潘爱莲,也号召其他知青像潘爱莲学习。
一时间,潘爱莲风头无两。
手里有了钱,潘爱莲经常往李家跑,肥皂都是自己做的,每次去都带上两块。
李家父母心疼潘爱莲这孩子,每次都留她吃饭,一来二去的,感情越来越好。
肥皂厂生意不错,不少村里人心思活络起来,也想插一脚,纷纷给村长他们送礼,想把自己塞进去。
塞人这件事儿,答应了你,拒绝了他,挺不好。
而且这是一项技术活儿,一般人干不了,贸贸然进去,不是裹乱是什么?
村长脸一拉,索性全都拒绝了,还开大会批评有些人不好好种地,成天想东想西的。
人家知青是没办法了,才弄个肥皂厂出来过日子,他们这些人还跟人家孩子抢东西,太不要脸了!
一番话说的那些有小心思的面红耳赤,恨不得找块豆腐一头撞死。
沈如墨他们还算幸运,村长和大队长人都挺正派,对他们这些知青多有关照。
有些地方知青就惨了,不但工分被扣押,家里寄过去的东西到了大队还要先被“审查”一番,布票粮票什么值钱的全被拿走了,哭都没地儿哭去。
眼看着从村长这里下手不行,有人直接找上潘爱莲。
潘爱莲一脸懵逼,听完对方的来意,委婉地拒绝了。
供销社需要的肥皂就那么多,这点利益他们几个知青都不够分,怎么让其他人再插一脚?
被拒绝了,有些人暂时作罢,有些人却是怀恨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