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她娘,有大运道。
想到这个,黄老太对拜师的事也没有那么排斥了。
当然,她知道自己不愿意也没用,已经分家,即使是婆婆,提提意见还成,到底多吃几年饭多点经验,真正拿主意的,还要儿媳妇才行。
几人说话间,古大夫已经让徒孙拿出几种药,教习一遍后,让小五分辨。
跟古大夫有像学样的又是嗅又是摸又是敲打,小五摇头晃脑地开口,“这个一片一片的,是白芷,跟姜一样的是白及,两个棍棍是穿山龙和地龙,丑丑的是穿山龙,还剩这个皱皱的是前胡。”
居然全的对!
虽然只有五个,但,他只讲了一遍,而且,这些药材,多多少少有些相像,小姑娘天分不错。
不过,还要再测测才行。
“小五好厉害,师父再教你几句汤头歌。
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冷服之瘥;
增入黄芪名亦尔,表虚身痛效无过;
又有建中十四味,阴班劳损起沉疴;
十全大补加附子,麦夏苁蓉仔细哦。”
又重复一遍,古大夫期待地看着女童。
他希望,自己这个徒弟,有足够的天分。
小五并没有辜负他的期待,虽然磕磕绊绊,吐字也不甚清晰,却终究背了出来。
“姜娘子,”古大夫非常高兴,“你也看到了,小五这丫头,只有跟着老夫,才不会被埋没。”
这段汤头歌,他只念两遍,小丫头就能复述,这记性,不背医书多可惜。
“可以,不过,我有一个条件。”
“姜娘子请说。”
“家里可以每天送她去药铺让您教导,住宿就算了,十岁之前,我不会让她离开家。”
学医的,必须近身跟着师父学才行。
可小五太小,七岁的毛丫头,什么都不懂,根本没办法照顾自己。
她记得初中住校的时候自己已经十三岁,还适应了好久。
小五那么小,她不舍得,把姑娘一个人放在外面。
“这个可以,”古大夫有些不自在,“不瞒姜娘子,我们两个,也不怎么会照顾孩子。”
他们自己都照顾不好自己,再加上一个小娃娃,简直雪上加霜。
“是啊,”玉竹白净的脸微红,“我跟师公,平日里只是凑合着过日子。”
天知道,适应现在的生活多难。
以前在京城,虽然被盯得厉害,天天不是背医书就是练针,可吃穿住行总有人伺候,不用分心。
来到这,衣服自己洗,饭自己做,地自己扫……
两年了,他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别人家的米饭是白的,他煮就是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