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圣马洛文学节

正好钢琴少年乐团要开始在国外进行巡演了,周彦完全可以把意大利的几场放在明年五月份,到时候他顺带可以过去看看。

“不管我去不去。”周彦继续说,“你们肯定都是要过去的,今年你们的书在欧洲几个国家卖的非常好,这次去参加文学节,正好也给你们举办几场签售活动,再接几个采访,做一做宣传。”

自从工作室的文学部成立之后,就开始大力推广余桦跟史铁笙他们的作品。

最开始他们打入的市场,自然是霓虹那边。

一方面,文学部的部长陈洪恒之前帮集英社做过一段时间业务,对霓虹那边的市场非常了解,另一方面,因为周彦的缘故,余桦跟史铁笙在霓虹的知名度很高。

既然有这样的基础,市场做起来自然要好做很多。

事实也如周彦跟陈洪恒所想,余桦跟史铁笙的作品推广在霓虹进行的十分顺利。

霓虹这边推广起来之后,陈红恒没有放慢脚步,反而趁热打铁,又开始尝试打入欧洲市场。

他们最先看上的是法国市场。

之所以盯上法国,一则是因为《活着》在法国很火,之前就有很多人因为喜欢这部电影跑去买了《活着》这本书。

而之所以能看到《活着》这本书的前提,是法国的一家出版社出版了《活着》。

这个出版社不仅仅出版了活着,还出版了不少其他中国作家的作品。

有这样一个出版社帮忙,他们进入法国市场的脚步也比之前预想的更快。

法国之后,就是西班牙、意大利、英国、德国……

得益于文学部的宣传,余桦跟史铁笙的作品,今年在欧洲卖出去很多。

“好好好,我们到时候肯定会好好为你打工。”余桦笑道。

他这自然是一句戏言,因为他也知道他们签约文学部里面,文学部一开始不仅仅赚不到钱,反而每月都需要私人贴补。

如果想要靠剥削他们来赚钱,估计周彦这会儿都要饿死了。

他们那三瓜俩枣,跟周彦自己的收入比,简直不值一提。

周彦的电影票房如此霸道也就算了,关键是他的音乐也很强,每年靠着音乐版权费,跟电影版权,他就能活得很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