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做好自己

当一切都结束以后,余良和李梦然的婚假也到期了,两人开始正常上班。

余良和往常一样,在老干部科该学习就学习,该办公就办公,该给职工理疗就给职工理疗。下午下班以后,还照样去师父周德鑫的医馆帮忙,努力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

李梦然和余良有所不同,中午下班后回矿口的家给余良做饭,晚上等余良从医馆回来后,然后再开火做饭,和余良共进晚餐。两人吃完晚饭收拾清以后,就已经夜里十点多了。

“晚上你就不要等我吃饭了,我在县城随便找个小摊吃点就行了,你吃你自己的,就不要管我了。”余良有些歉疚的说道。

“你是我老公,我不等你等谁。再说,我一个人吃饭有啥意思,还不如等你回来再吃。”李梦然白了余良一眼,有些不高兴的说。

“好好好,我听老婆大人的,老婆大人说啥就是啥,我一切都听老婆大人的,行了吧?”余良赶紧安慰道。

“哼,这还差不多。”李梦然这才开心的笑了。

两个人在这个矿口的家住了三四天,余良就决定偷偷搬回县城去住。因为和县城的家相比,这里太不方便了。

由于这是附近农村盖的平房,家里没有卫生间,每逢上厕所的时候,都要去几十米外的公共厕所去上,自己倒无所谓,可李梦然就不一样了。

有一次李梦然夜里上厕所时,突然从角落里窜出一只黑猫,把她吓了一大跳,回来以后脸都白了,这让他很担心。

当余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李梦然时,李梦然却有些犹豫。

因为按照她老妈刘翠花的意思,让他俩在这里住上十几天,等没人注意他们了,再偷偷搬回县城去住,这样比较稳妥。

“亲爱的,再住几天算了,我不怕。”李梦然轻声说道。

余良拉着李梦然的手,劝说道:“亲爱的,我们还是回县城去住吧,你住在这里,我实在不放心。再说了,现在矿上乱糟糟的,人心惶惶,咱们又不是啥重要人物,谁还有那么多闲心注意咱们。其实,我们做好自己就行了,没必要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李梦然听了,想了想,同意了。不是她不愿在这里坚持,而是她觉得余良说的也有道理。

第二天下午下班后,两人简单收拾了一下,偷偷搬回了县城的家。

晚上,两人一边喝茶,一边围绕余良打黑拳赢得的那笔巨款如何处理,认真商量起来。毕竟这么多钱一直放在家里,也不是事儿。

虽然那笔巨款可以给他们的生活迎来翻天覆地的转机,但他们深知,财富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在煤矿,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多相似,一旦他们的生活突然变得奢华,势必会引起许多人的嫉妒和猜测,打破他们平静的生活。与其这样,还不如将这份惊喜深埋心底,继续维持原本平淡的生活模样。

两人商量了半天,最后决定还是以稳为主,把那笔巨款进行分开处理。一是把45万交给理财专家丁富贵进行理财,每月的收益就足够以后日常花销了;二是借陈总的名义,悄悄地开一个银行账户,把150万存进去,确保大钱稳定;三是拿出5万元,专门用于自己炒股,就是全赔了也无伤大雅;剩下的元,就放在家里,作为日常的应急资金。

之所以这样处理,是因为余良知道,如果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旦这个篮子打翻,所有财富会瞬间化为乌有。而且这样做,还可以把风险控制在最小,就是别人想查,也很难查的出来。

他看过一本书,上面有一则小故事,他很受启发。汤姆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农场主,经营着一片广袤农场。以往,他专注种植小麦,因市场需求稳定,每年都有不错收益。但有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旱灾席卷当地,小麦大面积减产,汤姆损失惨重。痛定思痛,汤姆决定改变策略。他将农场土地划分几块,一部分依旧种植小麦,另一部分分别种上玉米、大豆和蔬菜。同时,他还开辟区域养殖家禽。这样一来,即便某一种农作物受灾,其他作物和养殖业务仍能维持农场运营。次年,小麦遭遇病虫害,但玉米和大豆丰收,家禽养殖也带来稳定收入,农场整体并未遭受重大损失。汤姆明白了,分散经营能有效降低风险,不能把所有“鸡蛋”都放在种植小麦这一个“篮子”里。

因此,他觉得,只有进行多元化布局,才能有效规避各类风险,让自己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亲爱的,以后我负责挣钱,你负责管钱,想吃啥吃啥,想买啥买啥。”余良笑着说道。这是他以前对李梦然的承诺,今天终于能够兑现了。

李梦然笑了,笑得十分开心。以前余良一直为钱奋斗,她一直为钱作难,但从今往后,他们再也不用为钱发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