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笺牒简要,顾答审详

由于修补篱笆时需要将竹子相互连接、对应,使其契合,所以 “答” 引申出了应答、回答的意思。《诗经·小雅·雨无止》:“听言则答。”从应答又进一步引申为回报、报答的意思,即对别人的恩情、帮助等给予回应和回馈。《仪礼·五行志》:“适不答兹谓不次。”。注:“答,报也。”在现代,“答” 又引申出了答案的意思,即对问题所做出的正确解答或结果。

小主,

“审”,其繁体字为“审”,其异体字为“宷”,形声字,最早见于金文。其金文字形由上部的 “宀”、中部类似 “米” 的形状和下部的 “口” 组成。“宀” 表示房屋,寓意在室内进行某种行为,中部“米” 的的形状和下部的 “口” 有观点认为代表各种野兽的足迹,整体有在室内仔细观察、辨别足迹的意思。另一种是 “口” 内加了饰点变为 “曰”,之后二者又演变为一种字形,有两种演变途径,一种是字形大体不变发展为隶书字形,另一种是 “口” 讹变为 “田” 的小篆字形。由此可见,其本义是详细探究、考察的意思。《吕氏春秋?察今》:“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从字形看,也有知道、知悉、察知的意思。《说文解字》:“宷,悉也。知宷谛也。从宀,从釆。”徐锴曰:“宀,覆也;釆,别也。包覆而深别之。宷,悉也。”

战国时期名家的《公孙龙子?白马论》:“是白马之非马,审矣。”知晓所有事情以后,做出的安排就会周密,因此进一步表示做事或思考时详细、周密,慎重、不疏忽的意思。《广韵》:“审,详审也。”到了现代汉语,又表示司法机关向诉讼双方查问有关案件的事实。

“详”,写作 “详”,形声字最早见于小篆时期。小篆字形中从言,羊声;左边的 “言” 字旁表示与说话、言语有关,右边的 “羊” 表示读音,同时 “羊” 在古代有吉祥、美好的含义,也为 “详” 字增添了一些美好、周全的意味;故此,其本义是审察、审理的意思。《说文解字》:“详,审议也。” 强调对事物进行仔细、周密的审查和判断,这与它的字形从 “言” 有关,意味着通过言语等方式进行详细的考察和研究。《尚书·吕刑》:“度作详刑,以诘四方。”郑注:“审察之也。”

后来,由审察的意思引申出详细、详尽的意思,表示对事物的描述、说明等非常全面、细致,没有遗漏。《孟子》:“博学而详说之。”注:“悉也。”又进一步引申为周详、完备,强调事物在各个方面都考虑或是描述得很周全,没有缺陷。《增韵》:“详,语备也。”通过仔细审查便可以了解事情详细内容,因此还可以表示知悉、了解,即对事物有清楚的认识和掌握。在形容人的神态、举止时,“详” 又有安详、稳重的意思,表示人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从容的状态。陶潜《闲情赋》:“神仪妩媚,举止详妍。”

“顾答审详”讲的是我们考虑问题或是回答别人的问题时,我们不能仓促行事或随意给出答案。而是应当深思熟虑,从各个角度全面地审视事物本身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因素和可能产生的影响,这强调了对信息的甄别与筛选能力。在面对大量复杂的数据和情况时,我们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从中提取出关键要点,并加以分析整合,以确保最终给出的结论具有可靠性和说服力。无论是阐述一个故事还是解释一种现象,都应该尽可能地做到细致入微、面面俱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样才能使别人获得最完整、最准确的信息。

总之,“顾答审详”提醒着我们在处理事务和与人交流沟通时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作风,用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周全话语传递真实有效的信息。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展现出自身的智慧与素养。

到这里要多说一句。现在很多人推崇黑格尔的辩证法——考虑问题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考虑问题。但是我要说,我们老祖先的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超过黑格尔的辩证法了。有人会问何以为证,那就是我们的《易经》。《易经》在推演事物发展是要从四面八方去考虑的。推演事物起卦为本卦,从本卦的基础上又产生了变卦、综卦、互卦、错卦等等变化,这等于从各个角度把事物的变化进行全面推演。难怪古人常说“不知《易》不可为将相”了。

“笺牒简要,顾答审详”从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以及思考问题的方面讲解了该怎样去做,才能够更好的表达自己,更好的将事情和语言表达的更加恰到好处,从而体现自己的能力。“笺牒简要”强调的是书写书信或文件时应当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繁琐;而“顾答审详”则着重指出回应他人询问或交流时必须审慎周详,不可草率敷衍。从古至今,沟通能力一直是人们交往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不断地去学习和探索。笔者也希望大家在讲解中学到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