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怎么可能?不是说读书人都比较聪明吗?”
“那可不一定,光会读书,其他的不会那不是书呆子吗?
书呆子除了之乎者也以外,其他的事一窍不通,那还有什么用。”
“这?”
“嫂子你别不信,我告诉你,这读书人哪怕无法考取功名,也可以凭借以往读的书养活自己,或者是家小。
如果连自己或者是家小都养活不了,那能做好官吗?”
“这?”
“嫂子,我问你,你是不是觉着,我们家都这样了,好几代不能科举,为什么远在京城的亲戚会送来那么多的书?
想来不光你有这种疑问,村里其他人私下里也会嘀咕,对吗?”
“对呀?
不是,我……”
“嫂子,我并没有其他的意思,我就是想说,读书使人明智,使人进步,那也得善于读书,从读书中找到自身的价值。
哪怕我们家的孩子暂且无法参加科举,无法当官,无法光宗耀祖,那也没有问题。
只要会读书识字,早晚有一天他的后代能再次出人头地。
只要不是后代不能科举,就不要放弃。
反过来,哪怕不能科举,该读书还是要读书。
毕竟会读书识字的人,机会就比目不识丁的人多,咱们远了不说,就说只要会识字,会写字,不是也可以进城当个账房先生,或者是掌柜的吗?
想来嫂子也知道,这城里的账房先生以及各个商铺的掌柜,他们每个月挣的钱,都比咱们靠地里的粮食挣的钱多。
何必非得等到能让子孙能参加科举了,再让他们读书识字,难道就能保证他们那一代就一定能考上吗?”
“可是,我听公爹说,商人是不能参加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