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五节 现在、立即、马上

“怎么说?”

“不够好,不过倒是能把哈斯给的两条生产线生产的机床国产化达到百分之八十五,拿丝杠来说,伍教授说不能只看纸面上的数据,那些给四轴用不够,但放在三轴车铣加工中心却是够了。”

白昊问:“郑组长,你说引起一些相应的技术,能不能让这些优秀的厂子再提高一些。”

“能。但不是绝对,我们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批量生产眼下许多厂子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公差上,标准化生产管理不够,质量控制不够,这需要一个体系。”

白昊听到这话立即说道:“从我接管九厂开始,我就一直在写一些东西,后来有了四轴后,我就更新我的材料。这份东西您有兴趣看看,可能比较长,也会影响您的工作。”

“看看。”

郑建国没把白昊当小孩子,在郑建国心中白昊别看年龄小,却是一个干正经事的人。

白昊没用纸笔写。

电脑上他也没有汉字软件。

纯漂亮国语的,非常非常长的一篇文章。

郑建国看了几眼,一脸赞许的看着白昊,先不说能直接用漂亮国语书写,就是这个文章的想法就比许多人超前。

白昊在旁解释:“最早的国际质量认证在一九二八年,然后iso成立于一九四七年,我读过相关的文章,我认为我们需要。这种体系标准非常的全面,从厂长到临时工全部包含在其中,全面而复杂的体系。”

“恩。”郑建国表示明白。

白昊又说道:“但是,真心实意的推行,作为提升一个厂子的管理体系的重要措施而不是摆样子,将其作为一个长期发展的战略,稳扎稳打,其效果肯定能够在厂子里生根结果。我作了一些小尝试。”

郑建国问:“在秦科电?”

“是。刘锐副厂长是个狠人,他管的严,这事其实也简单,从技术经验的准备,再到立规矩,然后贯彻执行,监督改进。”

“我研究一下。然后我帮你写一份正式的报告,先在九厂下属厂子开始尝试,然后推行到合作的配件厂,我看过一些先进国家的资料,有效的工厂管理体系确实可以提升一个工厂的效率、质量、技术等等。”

郑建国很认可白昊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