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三节 师爷又要染发了

无论怎么说,这也是出口创汇的产品。

别说是各乡、镇,就是他们上一层的市里都有派技术员过去检测产品质量,同时给予的一定的技术帮扶。

客人也休息够了,他只是查验了货单,然后当场填写了一张支票。

谢小语拿出一本钱递给宋山河:“我们厂长给的,请客人在平江、临安品尝一下咱们地道的美食,再给准备一些纪念品。”

“怎么能,这怎么能。”宋山河把钱推了回去:“白厂长的心意我们领了,这钱再让白厂长出,以后我们都没脸见人,你放心,也告诉白厂长放心,人我们一定招待好,吃好,喝好,玩好,再带足纪念品,一定。”

两人把钱推了几个回合,谢小语把钱收回:“那好,等办出通关手续我就回去,这钱你们会结汇吧。”

“会,会,我们请了专业的人过来。”

“那行,下一批一定也要保证质量。”

“保证,保证。”

看着支票上那一长串零,宋山河的嘴都合上不。

七百万刀。

别说只有三十二个镇、乡。可一起干活的小厂子近百个,制作电路的占一半,弄外壳,打包,装箱的加起来真的一百多个。人数也是号称万人的大联合体。

二十天,完成了第一批活,天天加班的苦此时是享受甜蜜的时刻。

谢小语走后,倒有人突然想起了什么:“我说老宋,你没感觉这事有点怪。”

“怎么怪?”

“咱们说要干这个,第三天上邽那边就把集成电路什么给咱们运到了,然后各种原料似乎早就准备好了。”

宋山河想了想:“你们瞎操什么心,以后少乱传这些没根的话。”

宋山河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是明白了。

九厂早就准备好了一切,只是不想自己作这个生意,一直在找合适的人,正巧让他们给遇上了,否则怎么可能一台九成新的进口自动注塑机,当天就能给运到平江呢。

他们之前作收音机,想搞点制作塑料壳的原料,到处求爷爷告奶奶,而这边一车皮的原料就备在那里,放在火车站。

所以,少问,少聊这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