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一节 DIY自行车

“我们去漂亮国转了一圈, 也长了些见识。就说这自行车, 自行车为什么贵, 其实说到底就是一个生产力的问题。”

付强惊讶一声:“哎呀,去了一次漂亮国,真正是长见识了,继续,继续。”

张建国绝对是长见识了。

也有想法了。

“为了保证京兆机床厂的钢材供应,去年改造了西郊钢厂。今年初又改造了新的锻压机,然后呢咱们自己改了一个无缝钢管生产线。这科技高了就是好,产品质量好了,成本也更低了。”

“自行车值多少钱,原料是一回事,生产加工又是一回事。我家昊子从地堡国换了小型自动电焊机,工电厂帮着,我们也研究着,现在仿制虽然差点,但焊自行车架绝对是没问题的。”

张建国带着付强看机器:“看这个,自动冷拔拉丝机。然后这边,机械式辐条成形, 看这个多快, 拉成之后靠锻压带帽,然后打弯, 快速套丝。”

“生产十根,和生产十万根就是两回事,这成本一下就减少了几倍。”

李大强虽然不是搞工业的,可他也是大学校长,见识还是有的。

“这个,有点意思。看着这加工,怎么说呢,这或许就叫工业之美。”

张建国继续介绍:“然后,这边焊接好车架,上流水线。这流水线很简单,就是成批量的处理表面,然后泡在池子里,再捞出来烘干,然后再泡再烘干,最后再来一道自动喷漆,非常快,而且花钱少,省漆省人工。”

再换一个地方。

“看咱们的车圈生产,我们改进了好几次。真是开了眼之后,感觉就没什么难的。无非就是让机器把费劲的活干了,从钢厂出来的就基本有形,然后盘成圈,一次就是八个圈,这边有卡槽,焊接自动化,一眨眼就是一个圈。”

“然后打磨焊点,再泡、再镀,一次就是六十四只。”

“这边,机器校正,绝对够圆。”

这就是工业化的力量。

张建国两个多月没回家,机床厂整了这么一套机器出来。

不算大。

产量也不算高。

属于小型化生产线,一天最多就是几百架。

二十个工人,一套生产线。

付强笑着问:“成,你这一天二十个人能生产三百辆,只是上一个班时。若是三班倒,一年也是三十万辆的产量,你告诉我组装自行车需要多少人,光是上车轮辐条一个人一天能上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