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战机又出现了

在佷山,有一则关于廪君与盐女的故事(这里不累述,有兴趣的朋友自行百度)。

邓艾所指巴人依靠的武器,便是盐。巴人凭借着盐这个武器和东边的楚国以及西边的蜀国贸易从而获得利润,又借助佷山纵横交错,易守难攻的地势,与楚人相持数百年。正因为巴人和盐如此紧密的关系,后人又将食盐称之为“盐巴”。

李奇听后大喜。

盐是李奇集团继蜀锦、茶叶后的又一大战略资源,只是犍为郡虽然产盐丰富,但是地势偏远,运输不便,使得贩往其他州郡的盐价居高不下,失去了竞争力。

现在在佷山发现了井盐资源,相对来说,距离荆州、扬州甚至中原又近了不少,而且陆路、水路通畅,这就可以大大的降低运输成本了。

李奇让人传令司盐校尉王连,令其着手开发佷山井盐。

同样是井盐,所以技术人才和工业设备都是现存的,多好啊!

邓艾的这一发现,等于是送给李奇一座矿啊,李奇焉能不喜。

于是,李奇辟邓艾为忠义校尉,可随军出征。

另外,针对邓艾的诉求,也就是培养军事理论方面的课程可以提上日程了。

在荆州,就有一个非常好的军事理论专家,可以去给孩儿们上一些军事理论课程,并从中发掘有潜质的军事人才。

这个军事理论专家,就是马谡。

当然了,直接让马谡去当教书先生,恐怕会打击到他的自尊心——毕竟人家一向都以军事参谋的角色自居的。故而李奇将马谡从襄阳调到江陵,任自己的幕僚,并兼任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官。这样一来,马谡在面子上就好过得多了。

却说孙尚香回江东给吴国太送披毡,孙权就纳了个闷儿:“这种时候,你怎么回来了?”

孙尚香道:“正泓一片孝心,让我回来给母亲送披毡。你看,羊毛做的,多柔和,多温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