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权利的附庸

张昭出列,道:“诸葛子瑜曾与李奇有过交道,且其北诸葛孔明在李奇麾下担任要职,纵然谈不拢,也可全身而退。”

孙权:“……”

看你都站出来了,还以为你要去当使者呢,怎么就推到人家诸葛瑾的身上去了?

而且,什么叫“谈不拢,也可全身而退”?

要真谈不拢,我们整个江东集团都别想全身而退了。

哦……好像你們几个还真能全身而退,办法很简单,跑去投靠李奇就行了。

听说韩综那孽畜投靠李奇之后过得还不错。

孙权此刻的内心可谓是翻江捣海,五味杂陈。

可张昭都指名点姓了,诸葛瑾也不能光站着,只好出列道:“瑾愿为使,去见李奇,定不负吴侯所托。”

诸葛瑾前脚刚走,曹操的使者刘晔后脚就到了。

刘晔的意思很简单,曹操是魏王,是大汉丞相,代表的是大汉朝廷,而你孙权是朝廷赐封的吴侯,大家都是一条战线上的。唯李奇是乱臣贼子,神人共戮。

刘晔道:“今李奇肆掠江东,朝廷不能坐视不理,故将派大将张辽统兵南下,剿灭乱臣贼子,还请吴侯备好粮草,以迎王师。”

什么意思呢?

刘晔根本就不问孙权愿不愿意归顺曹操,而是说,你孙权本就是朝廷命官,理应听从朝廷的调遣。如果这一仗朝廷打赢了,孙权乃是一个听话的乖孩子,吴侯之位还能保住。

如果不备好粮草迎接张辽南下,那么你就是跟李奇一样的乱臣贼子。朝廷暂时能不能剿灭李奇不说,至少先剿灭你孙权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清除孙权在长江沿岸的势力,也是为了南下与李奇这个乱臣贼子作战,并不失大义。

孙权算是听明白了,如果配合曹操的大军来对付李奇,事成之后,最理想的情况是,自己还能乖乖的滚回吴郡做吴侯,其他地盘就别想了。次一点的情况是,挂着吴侯的爵位,到别的地方任职,跟曹操封的其他什么关内侯,陈侯,景侯差不多。当然,底线是还能活着。

看看那些投降曹操的诸侯,如张绣、张鲁、刘琮都还活得好好的。(注:正史没有刘琮被曹操杀害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