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宁盘算着,臧霸此举是要渡江与张辽汇合,增强张辽部的实力,便于曹魏大军在江东立稳脚跟。
“等我们赶到濡须口的时候,臧霸早已渡江,到时候我们夺取濡须口,截断其补给线,曹军必须军心动摇。”甘宁打定主意,明日即刻动身。
次日,甘宁列队出发,刚离开皖城不到三十里地,便接到李奇的命令,令其退守皖城,以观其变。
原来李奇抵达宜城与孙权会盟之后,进一步了解了曹魏的动向,知道曹魏援军分为两队,前队为臧霸,后队为蒋济。如果甘宁现在就去攻打濡须口,很容易被蒋济所率领的后队堵在长江边上。
故而李奇令甘宁退守皖城,要么等蒋济队渡江之后再夺濡须口;要么蒋济驻扎濡须口,甘宁可择机袭取合淝。
现在李奇在宜城就是等,等战局发生变化。
反正宜城属于丹阳郡,后勤补给由孙权负责,吃的都是孙权的粮食。
当然,江东俊杰们也不是傻的,早就看出李奇的意图。
张昭就提醒孙权道:“李奇消极备战,实则消耗着我们的粮草补给。恐他日击退张辽之后,我们再无实力与之对敌。”
孙权点了点头,道:“诸位有何对策?”
张昭道:“可告之李奇,就说丹阳粮草有限,令其自备粮草应敌。”
孙权从之,委婉的向李奇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大意是说,江东这些年战乱连年,不仅粮草消耗颇多,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了农耕情况。收入少了,而开支多了,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情况,若与曹魏陷入持久战,恐粮草方面难以长期供应。
言下之意,你是不是自己也出点粮草?
李奇默默听完孙权的诉苦,表示完全可以理解江东的处境,并遗憾的表示:“我们在鄱阳郡旷持日久,西昌送来的粮食也所剩无几。当然,我完全理解吴侯的处境,绝无相逼之意。为了减轻丹阳郡的补给压力,我看我还是移师庐江郡吧。毕竟现在江夏一线都在我部控制之下,从江陵沿江输送粮草也还算比较方便。”
孙权:“……”
现在臧霸正从濡须口赶来支援张辽,曹魏兵力日盛,李奇竟说移师庐江,那岂不是丢下自己独自在丹阳郡承受张辽、臧霸的压力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