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若檀的长子,十五岁的闻嘉恒在霞岭关的军营里还未满两年,刚刚升了百夫长,此时正好被安排上城墙与值守卫兵换防,他交接完毕,拿起城楼上的千里镜往前方望去。
片刻后,他放下千里镜,举起鼓槌,咚咚敲响了城楼一侧的战鼓。
“呼隆军已退——”城墙上的哨兵高喊着,下头的哨兵立刻接上,将这消息一声一声地传递开去。
中军大帐内的闻存山缓缓自桌案前站起身来。
他身边的副将问他:“昨日大帅亲点的一万骑兵,此刻便出发么?”
“等!”闻存山断然道,“跟得太近会被呼隆军发现动静,传令下去,这一万援军,等呼隆军全数撤退完毕后三个时辰再出发!”
千里之遥的伏龙山脉中,闻若青率领的燕云军步兵经过两天两夜的跋涉,来到了九龙峰的谷口之前。
九龙峰地势险峻,横峰侧岭,过了这道谷口,有约莫三里长的一道山路随着山势蜿蜒而上,两边均是渐次递高的削壁崚嶒,低矮处生有不少矮丛枯枝,道边山石嶙峋错落,是个便于藏身发动伏击的地方。
这道通往塞外广阔草原的山路,已经历过多数的伏击战,北狄和大璟的军队,来往此处都会万分小心,一再打探确保万无一失后,才会小心翼翼地通过。
闻若青在谷口外寻了个隐蔽的地方,令士兵扎起帐篷,一面整休,一面等着闻若蓝的骑兵过来汇合。
营地内四处垒起简易的石灶,士兵们烧起火来,数道炊烟升空而起,汇入山峰间漂浮缭绕的山岚之中。
校尉邱川不解道:“将军,咱们既是来堵截呼隆军的,为何不隐匿行踪,反而要大张旗鼓地弄出动静?”
闻若青接过他递过来的饭碗,笑道:“呼隆的大军还未到,怕什么?”
“可是,昉都派来接应呼隆军的皇庭军或许已经到了,正埋伏在周围……”邱川在元隆关的守城之战中表现出色,因此姜辰与闻若青商议人选之时,把他也定为此次伏击战的核心将领之一。
大致的情况和计划,闻若青已经事先给几位将领说过。
“没错,阿都沁早就收了那封告密信,而且昉都离这里不过几百里,皇庭军这会儿肯定已经埋伏在谷里了。”闻若青满不在乎地埋头吃饭。
“那……”
闻若青几口扫光了碗中食物,起身把碗拿到锅灶边,自己舀了锅中化开的雪水洗碗。
邱川跟在他身后。
闻若青擦擦手,很耐心地跟他说:“从皇庭军的角度看,我们并不知道那封密件的事,所以也不会料到谷里已经埋伏了人,我们这样才是正常的。”
他抬头看了看一脸紧张的邱川,失笑道:“别紧张,慢慢就习惯了,你瞧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