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页

而作准备工作的这几天时间里,那年轻的参军一直在留意着柳如雨,不是因为柳如雨漂亮,而是因为柳如雨一直拿着一个古怪的,有着许多珠子的木盘子在所有人干活的时候,在那里啪啪的打着珠子。

“将军,您是否留意那位小娘子在作什么?”刘参军找到了秦琼。

秦琼也留意过了,但没在意。

被刘参军这么一提醒,秦琼反问:“有什么不妥吗?”

“非是不妥,而是我以为她在计算,而且计算的很快。昨天下午我听到她给木郎君详细的报上了这些天的花销。”

秦琼听刘参军这么一讲,倒是来了兴趣。

原本只在关注青料的事情,没想到还有所发现。

下午吃饭的时候,秦琼来到了柳木和柳如雨近前:“二娘那有木珠的盘子是何物?”

“是算盘。”二娘倒不回避秦琼。

“何为算盘?”秦琼追问。

柳木接口说道:“二姐不如报一下这些天的小账。”

“这些天总共用了一万七千六百个大钱,其中吃饭用到……每个窑成本……”二娘柳如雨报的极是详细,详细到每个窑的成本,每个人的人工,吃饭的花销以及预算的每个窑藏青料将来的分摊成本。

“二姐,你算的没错,但窑咱们造好,每年只是修补一下,明年的时候每斤青料的成本就没有这么高了。当然,咱们将来还要计算收购高粱杆要花的钱,这也是成本。”柳木把自己的想法提了出来。

“大郎说的是,我会再记录下其他的。只是这每石青料折二十三个大钱,会不会太贵。现在粮价每石粟子才二百六十个大钱。”

柳木笑道:“不是说了嘛,明年就不算挖窑的成本了。按一个窑用十年,一石青料不算采购高粱杆的价,也就是五个大钱。”

大唐最盛世的时候,一个大钱差不多二斤多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