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页

但很遗憾,民就是民,这些人根本就不会管人,他们只知道卖力干活,带人卖力干活。桑林的种植速度倒是不慢,但再没有县乡里级政府,这事就要乱。

这也是柳木要长安正规平民的原因,这里是去充当里、村这一级基础管理体制。

然后还需要乡、县、州这样的高层管理衙门。

更重要的是,柳木需要一个够狠辣的州官。因为这个州官管的地方差不多相当于大唐一个刺使所管的范围。

没点才能的人过去,会坏事。

“田地何来?”

“租的。向倭人租来的,一亩田连同配套的佃户一年二石稻米。是稻米不是精米。”柳木特别强调了稻米与精米,这就是有壳与没壳的区别。

“租了多少?”柳府尹再问。

柳木伸出一根手指:“一千万亩田,因为其中有许多山地、林地、坡地等等,实际的面积超过三千万亩,长孙国舅去查看过,能成为桑林的占一半以上,水田有一百万亩,良田不多,最多十五万亩,其余的都是很差的乱石荒草的田地。”

“最后一问。圣人要什么结果?”柳府尹问出最关键的问题。

“当地人的顶尖贵族将来会赐姓李,那么田地是不是也应该姓李呢?”柳木没说李世民是什么意思,只说了一个可能出现的未来的结果。

柳府尹重重一拍桌子:“一千五百万亩林地,一亩小桑可出鲜丝约二十斤,一亩老桑最多可出鲜丝一百斤。”

柳府尹说的鲜丝就是带着蚕蛹的收获,小桑就是新种植的桑林,这新林子桑叶的产量肯定是比不上成熟的老桑林。

大唐最高的产量是鲜蚕一百二十斤,仅在江南一些县有这样的高产。

“百斤鲜丝最终变成熟丝是三十七斤上下,那么两万担生丝,只要人手足够不难。但一千五百万亩林地,不可能全部种成桑,原有的树也不能全砍了,实际能有七百万亩桑林两年后就是高产,年产二十万担生丝不是问题。”

大唐已经有了一些环境保护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