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页

柳木认为,修铁路的最低保障就是大唐每年有超过三十万吨钢材的产量,大唐的国库至少达到六千万贯的收入,这铁路才能开始修。

不过用在船上,用是纱坊,用在矿山,这个却是件好事。

反正火车用的蒸汽机,大唐眼下根本造不出来,船用的已经眼下华原那边的极限,而且还不是足够大的船,也只是作拖船用。

真正的蒸汽船船体至少需要五十米以上。

可眼下大唐的大肚子槽船虽然有七十多米,可这种船的内部结构装上蒸汽机估计就散架了,又要结实,又要有足够的容量,而且还要有供蒸汽机放置以及传动装置的位置,更要一个非常好的构架才能保证船体的稳定。

大唐的造船工匠,还需要时间再去研究,更好的船体结构。

柳木不懂,只知道一个大概,能让大唐有五百料全帆式海船,已经是柳木对造船业帮助的极限。接下来只能是提供概念靠大唐的优秀工匠不断的研究,不断的尝试。

大唐皇帝李世民象一个小学生一样,不厌其烦的问着关于火车的一切。

一直到柳木解说的感觉自己都没有词的时候,总算是停止了。

李世民也问累了,倒了一杯茶坐在椅子上对柳木说道:“木,那天在殿上有件事情没提,华亭县作为你的封地,原户部的意见是,华亭收益国库扣七成,其余归你。”

“户部……崔君肃傻了吗?”

柳木这话让李世民大笑,很显然柳如寸雨说的是实情,华亭的收益将会是一个恐怖无比的数字。

柳木说道:“大唐四大港,任何一个港都不能交给任何人。这每个港口在海贸时代,任何一个港的年纯收益都会超过现在的国库收入……数倍。”

“四大港?”李世民的眼神变了。

四大港都超过国库收入的数倍,那就不代表大唐的国库会有十倍的收益。

柳木说道:“排在前两位的,超级巨港,就是华亭与广州港。华亭和广州这两地,会建十个,数十个大大小小的码头,日货物量会在三年内超过十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