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页

田地产量必会大增,而照顾同样数量的田地的人数会猛减。

“那接下,就是增加人口基数。突厥、室韦、契丹等,已经在慢慢的融入大唐。燕州各族通婚的案例已经过万例,这些都是大唐的人口。”

这时,突然有人笑道:“倭人不算,他们那个头……”

众人大笑。

“戏言、戏言。”崔源赶紧制止了这个无聊的话题,示意回归正题。

柳木也跟着笑了会,然后说道:“这最后一条有点难,但却有用。就是增加人口流动性,背井离乡固然不好,但换个地方有更好的生活,谁说不能呢。”

“相必各位已经知道,更高一级的火龙我相信十年内肯定会出现。那么从长安到洛阳一天时间就可到,那么会不会有人去长安作工,而后年节之时回乡过年呢?”

“这个……”

柳木此时的话还不能让这些人理解,因为他们根本想像不出来后世的现代,过年前的火车站有多少人。

崔源也站了起来:“木,就算没有最后一条,前数条已经足见其贤才,大势所趋。也不让你猜了,圣人承诺只要我们以及三十六名门联名上书,请求推行摊丁入亩,那么未来的官有大工坊以及你所看重的重大投资,都会有不低于两成,最高三成半,允许各家参与其中。”

柳木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还以为会是什么可怕的条件,原来是这个。

放在后世讲就是国有企业允许民间参股,或是国家控股合资企业等等。

既然这些老狐狸们和大唐皇帝李世民已经达到了协议,连田契都送到了,那么自己没一点表示怕是不合适。

当下,柳木示意关门。

“东港舶司之下有一个独立核算的,名为华亭县第一糖坊的案子。以及未来三年内或可能执行的,千万亩超级白绒田基地。还有就是,未来五年内的每年百万石成品麻的生意。以及需要打仗的,为期三十年计划的中南半岛五千万亩超超级稻田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