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2页

这条船所消耗的木料,差不多相当于在千岛道砍伐了四十亩的森林。

这条船已经是风帆式武装商船的极限。

未来无论在体积上,载重量,速度上有提升的空间没有多少了。

听完房玄龄的汇报,李世民还是很满意这个效果的。李世民很清楚船越大,在海上越是安全,但速度也会越慢。高度船都不会有太大的体积。

远在罗马的柳木内心也非常的清楚,大唐的造船能力已经到极限,除非有质的突破。

眼下这条船已经有后世风帆战舰的巅峰,海上君王号的七成体积,胜利号的一半,连人连补给再加上火炮,货物,这条船的实际载重量已经超过一千吨。

房玄龄又汇报了另一种船。

无帆,用的蒸汽机带动两侧的桨轮,载重量轻松的突破了那条风帆武装商船,速度更是可以达到每个时辰一百里,而且不考虑风向,重船也能达到六十里。

不过问题也多。

海上没办法补充淡水,蒸汽机的稳定性不足以进行超过三千里的航行。

船上带的煤,跑远了没办法补充。

尝试过一次去千岛道,结果遇上风浪之后偏离了航线,煤与淡水都消耗一空后,还是靠着随行的风帆船拖到了岸边,然后运来煤与淡水,这才继续航行。

听完这两种船的区别,李世民说道:“朕认为,两种船都要造,不造的话没办法让工匠积累经验,想让造船的技术再提高,有些必要有浪费是值得的。”

“圣人英明,臣等讨论的结果是。蒸汽船用于运河运输,从船体上就不要制作海用的尖底船,就制作平底船。长江逆流而上,运河逆流而上,无论那一种都对运输是有利的。也可以尝试制作海用,还是靠着海岸行驶来的安全。”

杜如晦提出的建议代表着大家商量的结果。

“恩,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