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0页

“不打何以灭?”李世民倒有些不明白了。

“还没想好,但父皇听闻高句丽近年来因为富足,而且可以花钱买到海量的粮食之后,大肆的鼓励生育,这才几年时间,就闻月阁调查所知,高句丽五岁以下的幼童数量增加了四十多万,接近五十万。”

听到这个数据,李世民冷冷一笑:“不打,再等十五年,高句丽就能多至少三十五万青壮,青壮就是兵力。”

柳木再次反驳:“二哥,谁说青壮就是兵力?”

“我刚刚说过……等一下。”李世民回过神来了,他突然想到在大唐立国之初,确实青壮就等于兵力,但眼下却不是,青壮只能是潜在的兵力,真正的兵力是靠艰苦的训练所得,拿起刀就是兵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那样的兵,大唐眼下的精锐可以三千打十万。

李世民说道:“前几天听药师讲,高句丽人已经开始有所怀疑,咱们封了海,一直对高句丽声称咱们大唐与倭大和国正在恶战,特别是海上的战斗非常的激烈,所以不允许任何的船只出海。他们已经有所怀疑。”

“怀疑又如何?”柳木很是不屑的反问。

“怀疑就代表着他们想有所动静,我明白父皇的意思,在父皇心目中高句丽人训化了之后是可以增加大唐人口的,毕竟与咱们同根。”

柳木没说话,在等着李世民继续讲下去。

李世民说道:“兵部推算过,若是兴兵打高句丽,大唐要作好战死两万以上精锐,伤残两万精锐的准备,消耗的物资折七千万贯。而高句丽人口至少要锐减百万人,这对于大唐也是不利的。”

柳木问:“推算过斩首作战吗?”

“这就是突袭王城为第一战,然后造成的结果,若是全面开战的话,死伤会更多。”

柳木再问:“有推算过分割缓战?”

李世民点了点头:“推算过,但数次推算的结果都不相同。首先让高句丽一分为四,铁矿为一、王城为二、东部海岸线为三、北部山区为四。这样的结果最好的一个推算,也是高句丽的青壮死伤一百三十万人。”

柳木又问道:“二哥,有推算过和平归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