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和曹元在旁帮腔。
刘瑾深深地吸了口气,道:“一定要想办法让沈之厚无法回朝,若实在拦不住,就让他知道咱家的手段,他的妻儿老小可在京师,看他怎么造次!”
……
……
刘瑾为避免沈溪回朝对他造成太大影响,安排了种种应对措施。
随着时间推移,沈溪距离京城愈发接近,刘瑾把能做的事情基本上都做完了。
这会儿刘瑾最怕的,还是沈溪回朝后跟朱厚照检举西北地方鞑靼人犯境之事纯属虚报,刘瑾眼见朱厚照对沈溪回朝态度坚定,他只能棋先一着,到皇帝跟前告知西北狄夷犯境已基本结束。
这天他到乾清宫,把事情大致说了一遍,朱厚照听完后将信将疑,问道:“刘公公,朕没记错的话,之前西北局势好像一直很紧张,地方告急的奏疏多达几十份,怎么短短几天时间,鞑子就撤兵了呢?”
刘瑾道:“回陛下的话,不是几日,而是月余……”
朱厚照冷声道:“不需要你来纠正朕字眼,现在朕问你问题,这场战事不会从一开始就是你杜撰的吧?”
“老奴哪里敢胡说八道?”
刘瑾赶紧为自己辩解,“陛下,这件事您可以去查,绝对不是老奴编造,司礼监那边边疆告急的奏疏装了一大箱子,全都有案可考……或许鞑靼人只是趁着我大明内乱,想看看是否有机可乘,但见我大明戒备森严,才会在短时间内撤兵!”
朱厚照微微颔首:“算了,既然鞑子撤兵,朕不跟你一般计较,这件事具体情况回头朕自然会调查清楚,或许是因为沈尚书坐镇宁夏镇,将鞑子给吓跑了吧!”
尽管刘瑾不想承认沈溪的能力,但这会儿朱厚照对他产生怀疑,只能顺着皇帝的话说下去:
“是啊,有沈尚书在,鞑子不敢轻举妄动,之前老奴也觉得鞑靼犯境有些不可思议,现在看来,或许是上次他们的使节团在京城没有得到很好接待,怏怏不乐离去,所以想警告一下大明,以显示他们的存在!”
朱厚照没好气地道:“就你的道理多,朕之前让你传召沈尚书回朝,进行的怎么样了?”
刘瑾道:“老奴一切都按照陛下的吩咐行事,已将诏书传到西北,相信沈尚书会在短时间内回朝……老奴之前得到消息,沈尚书已在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