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的这份计划,叶利钦之所以这么在乎。不是因为这其中会让多少人受益,那点利益,他根本不会考虑。他考虑到的问题就是,如果他促成了这件事情,将会在他的政治资本上,添上多么浓厚的一笔。
失业人口,无论是在哪个国家,都会是一个不安定的因数。在华夏,六七十年代的上山下乡,其实就是为了解决人口高速增长后的不安定因数。
而现在的苏联,明显也是有着这样的倾向。虽然问题发生的原因可能和华夏不太一样,但殊途同归,现在的苏联,的确是有很多人,丧失了生存能力。虽然在官方数据上,这些人现在都还过得非常好,每天都能吃到土豆炖牛肉。
但到了叶利钦这个层次的人,有哪个不知道。这群原本是苏联基石的工人阶级,现在已经成为了苏联的一个严重负担。由于这么多年来,苏联一直把有限的精力,全都放在工业上面,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都有着长足的发展。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情,意味着苏联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跨入了工业国家的范围之内。但是,工业的过度发展,然后对于农业的过度不重视,造成了现在苏联国内一个很窘迫的现实问题。那就是苏联虽然占据着很多号称粮仓的地区,但日常的生活物资,却根本跟不上苏联人民的生活需求。过多的产业工人,让原本做为根基的农业产业,变得非常的脆弱。
再加上这么多年来的冷战,苏联基本上是以一国之力,在抗拒全世界的力量。虽然苏联有很多的小弟国家,面积也非常广阔,但是和那些资本国家比起来,根本就毫无可比性。就如前文所说的,单单是一个英国能够实际影响到的面积,基本上都不会输于苏联。
所谓双拳难敌四手,苏联要把自己有限的精力,全都放到军事上面,对北约形成压制,对于民用方面的物资,当然会感觉到不够用。可到现在,虽然戈尔巴乔夫已经意识到问题的关键,想要改革,把这不平衡的地方给他弄平衡了,但那么多的产业工人,并不是说变就能变的事情。
苏联高层,无数人在想着如何破解这道难题。而就在现在,叶利钦却发现,在刘东这里,已经有了一种解决方案,如果能够操作好,对与他叶利钦,那就是一笔非常庞大的政治资本。以后就算想要再进一步,也不是毫无可能。
正是看到了这样的政治资本放到自己的面前,叶利钦才会很有兴致的和刘东谈起了这个计划。
“是的,我坚信伟大的苏维埃会在戈尔巴乔夫总书记的带领下,走出现在的困境,这点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叶利钦书记,我想请问一下,伟大的戈尔巴乔夫总书记,现在有没有想到解决的方案?当然,我这并不是要有意窥视苏维埃的机密,仅仅是从友好的角度上出发。我们华夏有句俗语,叫做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如果您方便,可以把这事儿告诉我,毕竟,我现在也算是有了一个小小的计划,或许能够解决一定的麻烦。”刘东有些忐忑的问到。
如果不是关系到自己的计划是否能够实现,刘东百分百不会打听这样关系到苏联国家机密的问题。因为这样的问题,如果让敌对势力知道,绝对是一件麻烦无比的事情,尤其是对苏联这样的国家来说,这个问题绝对可大可小。要是叶利钦往大了说,别说刘家能不能保住刘东,就算是华夏,也得赶紧和刘东脱离关系,并且还会牵连到刘家。
毕竟,华夏和苏联之间,关系并不是多么的亲密无间,就算是北韩,这样死心塌地当苏联小弟的国家,苏联在一般情况下,也不会说出这样的机密,就更别说之前还冲突不断的苏联和华夏。
但刘东知道,现在问这个问题,虽然有些危险,但危险并不是特别大。现在的戈尔巴乔夫是个什么样的人,后世的解密资料已经说得很清楚。别说是刘东这样的华夏人,就算是苏联的死敌美国,现在不也有专家,在帮助他们实行改革么?
美国人都可以知道的情况,对于刘东这个华夏人来说,当然也可以。但是,前提必须是刘东会给予苏联的改革,带来帮助。而现在刘东的那份计划,就是这么一块敲门砖。
正是有了这样的依仗,刘东才会在明知道有危险的情况下,还提出了这个问题。而且刘东还知道,叶利钦这个人,对于华夏还是有着足够的善意。虽然这个善意,是在于华夏能够给予他足够利益的前提下产生的,但毕竟是善意。而且论到私人关系,刘东和叶利钦也不错,在他还没发迹的时候,刘东就指示过周青富给予叶利钦一些必要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刘东和叶利钦的利益是一致的。
果然,当叶利钦听到刘东这个有些无礼的问题后,虽然眉头皱了一下,但没多久又恢复了原状。叶利钦抬起头,仔细的看了看刘东,才说道:“年轻人果然有些时候,会作出一些不经过头脑的事情,即便是你这样出色的年轻人,也会犯这样的错误。还好你这次是和我交谈,要是换了另外一个人,现在招呼你们的就该是克格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