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页

船舶之所以在某些方面,能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见证,就在于建造船舶,并不是属于单一性产业,他需要得到支持的行业会有很多。不论是内部设备,还是一些装修,要用到的行业是方方面面。

刘东不担心船厂这边的建造能力,因为他之前就想好了该怎么解决船厂内部需要遇到的问题。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资金方面,抑或者是人员方面的问题,他都有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但是,刘东的影响力,也仅仅是限于环亚内部,他现在还没有多少能力,影响到外部的关联形企业。如果到时候船厂把船弄出来了,却缺乏相关设备,让船仅仅是一个空壳,那就实在太悲剧了。

虽然离着环亚船业建成自己第一艘船的时候,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但毕竟有了一个完整的规划,只要按部就班,第一艘船建设出来,仅仅需要考虑的就是时间问题。而刘东就需要考虑,如何在环亚现有的资源当中,让关联形企业和环亚船业相匹配。

造船这一行,和环亚其他关联形产业,有着巨大的差别。因为无论是环亚特钢,还是大兴刀具厂,他们弄出来的产品,都是不愁卖的,现在完全是卖方市场,环亚是想怎么弄,就怎么弄。

而其他环亚正在建设的项目,发动机厂看起来也需要很多关联形企业,但是那些关联形企业的产值虽然不少,但是专注某一个领域的工厂,需要花费的精力并不算多。所以,刘东可以大大方方的引进那些和自己关系好的人,他们的势力能够吃得下某一个专业的领域,也能够让他们赚钱。

不但是发动机厂,还有数控机床厂,大型海上钻井平台设备制造厂,这些东西都是刘东所在的势力,能够吃得下的。即便是他们吃不下,还有别人能看得出来产业的前景,进而主动的找上门来。

但是船舶行业,就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儿。其他的东西,刘东可以自己弄出以自己环亚为中心的产业链,那是因为他弄的东西,国内其他厂家弄不出来,抑或者和环亚的东西,不是那么匹配。

但是船厂这一块,就算国内的底子再薄,那也不是能靠环亚一家企业能够撑起来的。刘东想要让环亚船业,成为船舶制造行业的中心,压根就是在妄想。别说其他厂家同不同意,就算是国家,也不能同意。毕竟,真正的船舶制造行业,牵连到的行业实在太多,刘东的环亚要真在船舶制造行业说一不二,那就是犯了忌讳,太多的利益牵扯,就算刘东的同盟军,也不会希望刘东或者说是刘家彻底的掌控这一行业。

既然不能以自己环亚船业为中心的弄出一个新的船舶行业产业链,那就是要让刘东的环亚船业,和其他国内的船舶公司做竞争。但这个竞争,并不是那么好弄的。因为在这个领域当中,最大的势力是国企,并且是非常强力的国企部门。

这和钢铁行业当中,刘东弄出一个特钢联盟来,有着很大的区别。因为钢铁行业当中,刘东占据着绝对的技术优势,别人如果不想加入到这个联盟来,那他们就得不到相关的先进技术。刘东以技术占据主动权,别人也不好说什么。

但是船舶行业这一块,刘东的环亚,却不占据任何的优势,刘东就算想搞一个船舶行业的联盟出来,那也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完全不能像钢铁行业那样做。就算弄出一个船舶行业联盟来,环亚依旧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那样反而不利于环亚。

所以,这就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环亚船业的道路,不能像其他行业那样以技术优势来让自己获得主动权。说实话,当初刘东得出这个理论的时候,那是相当的纠结。因为环亚成立以来,刘东无论是在什么行业当中,都是一优势碾压别人,从来没有想过,万一环亚处于劣势,又该怎么去运作。

环亚金融的优势在于刘东的金手指,虽然前世刘东并不是学习的金融行业相关的学科,但一些国际上的大事件,是有参考的价值。所以环亚金融出道以来,还真就没有怎么吃亏过。

环亚特钢也是这个道理。刘东本就是这个行业的大拿,有着先进着世界的三十年经验,技术方面的先进,足以让任何工厂,都没办法和环亚特钢争夺高端市场,就算是那些国际著名企业也一样。

至于发动机工厂,大型海上钻井平台设备,还有数控机床厂,移动通讯技术这些方面,虽然刘东手上是没有现成的技术,但刘东却知道这些技术未来走向趋势,再加上充足的资金,发展几年,就能比别人做得更好。所以这些厂在刘东眼中,是有着很大优势的。就算一时间只能国内称雄,那也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