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页

听到袁智勇这么问,刘东笑道:“他们怎么弄关我们什么事儿?反正只要东西到了苏联,对于我们公司来说就算成功了。再说了,苏联的交通线,比我们华夏的要好很多,他们想要让货到莫斯科,应该很容易。再说了,他们还未必会走民用线,直接用军列走,别看从远东区到莫斯科好像很远,或许那些货在苏联的流动能力,比起在我们国内的时候都还要快很多。”

“军列,这倒是个不错的办法,但一次两次也就算了,次数多了,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啊?”对于军列运输这些物资,袁智勇并不觉得有什么稀奇的,别说在苏联,就算是在国内,也不算很离奇。要是更早一些,货物不算多,就算用军用飞机运货,也不是没有过的事情。

“应该不会,我想那边的人最为主要的运输方式,或许就是和军方合作,和地方政府合作反而麻烦会大一些。那边的合作者,在军方的势力可不小,相比起地方来说,他们军方的能量,还要更加强大一些。”刘东解释到。

“也是啊,听你说,那边的那些合作者,大部分都是机械工业方面的家族,他们或许对地方不是很熟悉,但军方那边都是在用他们的东西,关系肯定要比地方要好。”袁智勇一副明白的表情。

第682章 检查

袁智勇的臆断,大致也和苏联那边的情况相差不大。苏联军方现在就像是超级穷鬼,那些军工厂家要不是因为有上面的原因,早就不给那些军区供应军火了。

现在那些军区的人,可谓是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别说仅仅是用军列运货了,就算是用他们现有的武器去交易,那些军方的人也未必会说什么,甚至有可能,他们还想多交易一些军火,这样他们可以对上面说报损耗,而实际的东西却倒手卖出去。

有了钱,什么都能有。苏联军方的脑子也不是笨蛋,尤其是这几年戈尔巴乔夫对于军方十分不满,本就不够的政府收入,就更少投入到军方的手里面,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苏联军方的军火一下子就在国际军火市场上面开始有泛滥的倾向,完全就是被钱给逼出来的。

现在还算好,上面好歹有点给弄下来,等到苏联解体以后,别说那些退役的一般人员,就算当初得了无数勋章的老战士,也只有靠买军功章混日子,现役的普通士兵,更是没有多少指望。

相对来说,地方政府好歹有些财权,即便是财权不够多,还需要上缴,但比起干巴巴的军方来说,地方政府实在是过得太好了。想要收买地方政府完全比收买军方更难,而且地方政府推诿的能力也很强,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出乱子,但军方就不一样,他们的特殊背景造就了军方的高效率,这样运输一类的事情,找军方绝对要比找地方合适,并且军方的保密能力也比地方要强上很多。

就连袁智勇这个圈外人,都明白军方的好处,那些苏联的人,又岂会不明白?所以刘东完全不用担心货物到了苏联那边还会遇到运输上面的麻烦。别说自己,就算是前世那些倒爷们,有能量的都是找军方,这条路,完全就是经过了时间考验的好通道,不放心军方,难道还能放心地方?

既然了解到了苏联那边运输不会出现问题,袁智勇就开始筹划着国内运输的安排。好在他们这些人准备货物的时候,就已经考虑过运输的问题,所以想要把货物直接用火车来运,并不算是很困难的事情。

现在国内运输最为关键的东西就是运力问题,总的运力上不去,再好的计划也是白搭。要不是刘东知道铁路这一块国内不可能交到私人的手里面,以环亚现在的实力,投资铁路,绝对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当然,这也需要有坚强的后盾才行,要不然,依照铁道部那种个性,等到后世铁道部直接变成国企公司的时候,环亚在铁道部里面的投资,压根就会变成负资产,别说占股了,就是叫你不还钱,都已经是非常好的事情了。

运力的问题,是个大麻烦,即便是以袁家在铁道部里面的人脉,那也会想当的耗费时间,刘东和袁智勇在铁道部里面待了差不多一个星期,才算是勉强的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想要让这个运力保证通畅,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当然,由于袁家在这次运输问题上发挥的作用很突出,所以在以后货运交易的买卖当中,占据的份额就要比别的家族更多一些,这样的事情,其他人也知道分寸,靠什么吃什么,这可不仅仅是老百姓们才会用的办法。

在搞定了运输的问题以后,刘东在国内最后一个需要检查的问题就是那些货物的质量。想要长期的把持这一项交易,质量这玩意,就必须要考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