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数据或许有些问题,那么我们再看另外一个数据。我国每十年科技论文被引用数量的世界排名!1994-2004年这十年排在全球第十八位,到了1996-2006年就升到了第十三位!这还是因为九十年代我们尚处于追赶阶段的原因。如果到了2006-2016年,我相信这个排名会攀升到前三乃至第二名!”
“当然在高质量论文这块我国依然落后于米国、英国、德国等科技强国。但因为投入的总量逐渐增大,高质量产出的绝对值还是能碾压许多发达国家。而这部分高质量产出的成果,就是将来诺奖的可能方向。”换句话说就是的确有很多人是科研败类、骗经费,但总还是有一大批真的需要钱的学者得到了支持,有了钱,自然就有了成果。
“霓虹在78年超过红色帝国成为世界gd排行第二的国家,从2000年开始了诺贝尔奖的井喷,白川英树、野依良治、小柴昌俊、田中耕一在本世纪前几年里接连获奖!这正好是一位科学家成长所需要的二十年时间!所以我大胆的预测,我国在gd超过霓虹登上全球第二的宝座之后十到二十年,也会出现多位诺奖得主!”
第401章 奥数和菲尔兹
吕丘建的一番话让在场的观众和卢蕊等朝廷台的工作人员恍然大悟,以前他们都以为只要重视科研,给科学家机会他们就能够取得成就,却没有想过这个机会如此昂贵。
演播大厅里一阵噪杂,众人都嗡嗡的议论着吕丘建刚才说过的话,“怪不得杨振宁、李政道他们在国外能够获奖,国内却没有出过诺奖得主,原来都是钱的问题啊!”梁笑感到一阵儿脸红,回去赶紧把自己在网上那几个喷体制、喷民族性的帖子删了去,免得这期节目播出后被鞭尸。
掌声过后,再次进入提问环节,这次站起来的是一名戴着眼镜的少女,她犹自带着几分不信服的语气问吕丘建,“吕博士,您刚才说的的确很有道理,但是我觉得数学领域应该不需要大量的投资,那么为什么我国有这么多的选手获得过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金牌,却只有您一个人获得过菲尔兹奖呢?”
“首先我纠正你一个错误的观点,数学并非不需要大量的投资,四色定理就是利用超级计算机才得以证明!而超级计算机可是非常花钱的!”吕丘建笑笑继续回答,“我们还是用数据来说话吧!看看奥数的金牌和菲尔兹奖到底有没有关系!”
“我们先来看看菲尔兹奖获得者里有多少是奥数金牌得主!1978年的格里高利·马古利斯同时也是1962年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金牌得主,但是在他之后十年时间都没有第二位奥数金牌得主登上菲尔兹奖的领奖台;一直到1990年的弗拉基米尔·德里菲尔德,他是1969年的奥数金牌得主!”
“然后奥数金牌得主就正式登上了菲尔兹奖的舞台,从德里菲尔德、高尔斯、拉佛阁到今年的佩雷尔曼和陶哲轩,几乎每一届都至少有一位奥数金牌得主获得菲尔兹奖!从他们获得奥数金牌到获得菲尔兹奖间隔了大约二十年的时间!”
“如果不算2002年菲尔兹特别奖的获得者怀尔斯教授,那么从1990年到现在一共诞生了18位菲尔兹奖得主。而这18位获奖者中一共有八位曾经获得过奥数金牌,这个比例还是非常大的!”
“那么获得奥数金牌是不是等于就有希望获得菲尔兹奖了呢?我只能说这两个奖项所需要的上限是不一样的!对于一般获奖者来说,他们得到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满分42分已经是竭尽全力。而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他们能得到42分是因为卷面上只有42分!我们的参赛选手能得到金牌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可以获得菲尔兹奖!”
“另外我们再看看我国选手参加奥赛的成绩!从1985年我国开始参加奥数比赛,到第五年的时候第一次获得总分第一。从1997年之后我们最低也是总分第二,这一成绩乍看起来值得骄傲!”
“但是,数学从来就是一个比拼个人能力而不是团队的学科,我们一直到2000年才获得了第一个个人金牌,按照从奥赛金牌到菲尔兹奖的二十年间隔计算,我们要到2020年之后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才有机会!现在还远远没有到收获果实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