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页

如果真这么想,那恭喜你,小说、电视看多了,被那些脑残的打斗蒙蔽了智商。

真正的生死格斗是这样的,临战时,整个人处于兴奋状态,小脑活性被催发出来,在这种状态下,整个人的反应速度比平时快个百分之三十。如果两人实力相当,你站出这么一个随意的姿势,而又让对手趋身到十步以内,那相当于自己的性命有一半捏在别人手底,除非你的速度高出对手五成以上,才能幸免于难。

原因很简单:人体最佳的攻防状态应该是双脚分开,一前一后,跨度与肩宽,重心在中央,腿微微弓起,两手张开,这才是可进可退的最佳攻防状态,无需任何调整,几乎可以应对各种状况,或暴起突袭,或急退防御,或侧身滑步,或固守原地。

理论上来说,摆出这么一个姿势,如果两人位置不变,这状态可以算无懈可击,因此,格斗才有游走的必要,游走过程中,步伐交替,重心移动,两人位置变化所引发的一系列调整:换膀,走角方位,下脚的位置,以及脚步的轻重缓急,姿势动作是否圆润连贯,注意力是否仍然保持集中,心态是否沉稳,各个方面都能反应一个人当前的状态,游走便是观察对手特点和找寻瞬间的破绽的方法,通过对于细节的观察,可以做到对于对手的初步了解,比如:在游走过程中,你发现对方的步伐不是很稳定连贯,你便可以尝试快节奏运动战,这个策略也许会让你占一定先机。

当然,决斗除了武力对抗,还包含心智对抗,游走可以演,破绽也可以演,要做到常胜,那是武力和智商的双重作用的体现,在这过程中的思考与反应,并不如眼睛看到的那么简单,这里面的智慧要说起来,讲个几天几夜都说不完,要成为格斗大师,丰富的格斗经验是必备素质。

话说这时,两人相持之后,在这悬崖边上兜起了圈子。

第0055章 喂招

师徒两人搭手走圈有默认的规矩,力量不能超过一阶,否则,一旦失手打中要害,非死即残。

这是古拳法的特点,不出手则已,一旦出手就是生死之差,对于师父来说,功力更深,收发自然,打人游刃有余,怕就怕新手,功夫不到,手脚收不住,而师父又不忍心伤了徒弟,此消彼长,那这一手打下来,师父的风险就大了。

一阶力量是岑牧的要害部位所能承受的极限力量,而对唐霄来说,虽然被一阶力量命中要害不会致命,但也会受到伤痛的困扰,以他的年纪,还是不要受些伤比较好,因此,就有了这个约定。

两人在悬崖边兜圈,脚步交替间,双方都没找到合适的机会。

岑牧按捺不住进攻欲,原本横移的步伐,突然转向,右脚一震,踏地有声,是标准的“震步”。

顿时,整个人瞬间提速,左脚往圈内迈入,眨眼便至,说时迟,那时快,旋身,摆胯,右脚前踏,右拳迅猛无比,如同蛟龙出海,一击撑锤蓄势而出……

三盘合一,集于一点爆发,手脚同时而至,正是“崩弓窜箭急”,很漂亮的一击撑锤。

唐霄眼睛一亮,大喝一声,“来得好!”

单块肌肉的力量控制在一阶,但汇集了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力量,这一拳的威力不亚于三阶力量者的全力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