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页

看到父亲大有一种“冲向门外”的趋势,我就赶紧出言阻止道:“爸,才刚开始,不要急,还是少走点为好。”

“我上厕所小便(第一批所拔管子中包括导尿管,因此从现在开始就得起床到厕所方便了)!”

我立即被父亲的话噎得连连干咳两声,以掩饰自己的尴尬。

可能有人会疑惑。如果只有导尿管,那么在病床上大便该怎么解决?其实,在第一次拔管之前,还没有开始鼻饲。况且,在手术之前,每个病人都必然经历过痛苦的灌肠。从手术到现在,除了挂水就只从鼻管中输入了少量的营养液。因此术前肠胃已经被清理得空空如也的病人,在短短的四五天之内,几乎是不可能会有排便的感觉的。

不过,事无绝对,如果像南边床上那样因为一天开了两瓶营养液而加速了输液速度导致肠胃着凉而引发腹泻的话,那么在还不能下床行走的情况下,就只能在床上将就着拉了。只不过,除了家属费力和病人痛苦之外,还会给整个病房增添冲天的臭气。想必,那样的场景就不是任何人所愿意看到的了。

我除了拿着引流管连接着的袋子之外,几乎就没其他事可做了。所有的事情,父亲都是自己完成的,包括按按钮冲抽水马桶。

从厕所出来回病床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已经试过劲了,一向坚强无比的父亲根本就没将术后走路当一回事。这使得我不得不多次出言提醒:“慢点,慢点!”

也许,父亲的速度并不是很快,但关心过度地我,还是希望父亲尽可能慢点。因为,这毕竟是父亲术后的第一次下地走动。

我之所以觉得父亲走得快,这完全是跟南边床上相比较的结果。小伙子的父亲昨天就可以下床走动了。但昨天,小伙子的父亲只不过是在别人的搀扶下,在床边站了站。即就是今天,他也不过是在儿子的搀扶下从自己床边走到我父亲的床边,然后就上床休息了。在行走的过程中,几乎是步履蹒跚、摇摇欲坠的。

第053章 走廊运动

虽然父亲强烈表示,自己走路肯定没问题,但出于安全考虑,我还是坚决劝阻了父亲到走廊上走动走动的想法。因此,可以下床的第一天,父亲就只局限在病房之内活动。对此,父亲的抱怨在所难免,因为这种小范围的运动显然是无法满足他的要求的。

后来,从父亲与南边床上的交流(同样的遭遇很容易产生心理共鸣)之中,我了解到了他们的真实感受。成天到晚地躺在病床上,时间久了,除了身体上的疲惫的之外,更让人难以忍受的就是心理上的疲惫。整天闷在病房这个狭隘空间之中的他们,迫切地希望能够到外面去透透气。不排除离开压抑空间的想法,但更多的应该是出于换换环境的心理需求。别说是我父亲,即就是有些惧怕走路的小伙子的父亲,在适应了两天之后,每当外出走动时间到来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异常兴奋的神色。我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迈着轻快步伐的小伙子父亲的渴望之情。

第二天,给父亲注射了汤汁后,也才不过凌晨五点半左右。那时候父亲已经醒了。当时,晚上已经不输液了,但白天还是需要的。因此父亲说:“不如趁现在不挂水,到外面去走走吧?”

我知道,这不过是父亲的借口,因为输液正常要等到八点之后才会开始。不过,运动也不是什么坏事,于是我就非常爽快地答应了。这次,可不仅仅是在病房内,所以我不仅替父亲将棉外套穿好,还将棉裤给父亲套上。这套薄棉衣裤,是父亲手术后,我们看到其他病人的穿戴而特地为父亲新买的。当时,据那些有经验的家属说,这样的棉衣裤更适合术后病人,因为它们非常方便穿戴。

在我的印象中,凌晨五点半,应该相当早了。在平常,这绝对是非常寂静的时刻,因为基本上所有人都还处在梦乡之中。但,当陪同着父亲踏出病房的那一刹,我知道,自己错了,而且错得相当离谱。同样是凌晨五点半,但现在我看到的却是一片热闹异常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