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页

在老者的提醒之下,我回过神来,“哦”了一声之后,就随着众人往回走去。

返回的路上,八十多岁的老人继续说道:“上次(指落葬的那一次),那大火整整烧了(下葬之后,亲朋们所送的花圈、花篮以及黄纸皆被运到父亲坟前并一起点燃)一个晚上。那熊熊的火光,几乎照亮了半边天。”

不知道,鬼魂是不是怕火。倘若不怕的话,说不定在火光的吸引之下,他们会全部聚集过来,围绕着篝火为父亲举行一次盛大的欢迎仪式。

从封建迷信的角度来看,鬼魂还家之日,就是鬼魂真正意识到自己已经亡故之时。在最后一次回家看看之后,鬼魂会再次返回墓穴。因此,我们在坟头的举措,应该是给父亲一个了断,将所有父亲所用之物皆焚化送去,好让父亲能够安息。迷信,迷信,皆不可信。我之所以将这些细节写出,只不过是出于对本地风俗的一种尊敬而已。

第281章 观念相冲情不冲

除了“五七”之外,还有个“七”是我们这里的人比较看重的,那就是最后一个“七”,也被称之为“断七”。所谓“断七”,就是指在亲人过世七七四十九日之后,就不再“做七”了。

正是因为,这是为亲人所做的最后一个“七”,所以这次的“做七”一般都会搞得隆重一些。倘若是年龄较大的老人,那么后辈们通常都会将之当做一件大事来操办。请专门的法师团于家中设上道场。到时候,一众亲朋好友也会特意前来。经过一天的诵经超度,过世的亲人方能在另一个世界安生。另一个世界的亲人只有安生之后,才能够更好地保佑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后人们。反正,在“断七”之时搞得轰轰烈烈的,绝大部分都是相信封建迷信的,其中有人是真心为亲人着想,有人只不过是为了得到先人更好的庇佑,有人纯粹是做给别人看的(以此来标榜自己的孝顺)……

我自然是不相信封建迷信的,也不想做给人看,更不想标榜什么,因此在亲朋好友查问的时候,我一概强调“不热闹”。“不热闹”是我们这里的方言,其意思就是不将父亲的“断七”当做一件事情来操办,所以亲朋好友们也就不需要像参加父亲的葬礼那般携带礼金而来。

也许,在得到我的回复之后,有些想不明白的亲戚(毕竟,在农村,如同父母这辈,相信封建迷信的还是大有人在的)就向母亲查问情况。母亲的封建迷信思想可是很重的,因此知道了我的意思之后,母亲就大为着急了起来,并立即打了个电话给我。

“某某(我小名的代称),这‘断七’可是件大事。为了你爸的幸福,也为了你们的幸福,我们可不能早早了事啊!”

听了母亲的话,我就感觉有些头疼了起来。我知道母亲的脾气,就她那油盐不进的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想要改变可是千难万难。在不改变母亲封建迷信思想的前提下,如果我过于坚持,在父亲“断七”的时候什么都不做的话,那母亲势必会非常伤心。而且,我知道母亲之所以会打电话给我,肯定是因为知道了我对亲朋们的答复。为了不让母亲情绪激荡,我出言就一定要谨慎。“妈,我知道。我只是跟他们说‘不热闹’了,也没说就什么也不做啊!”迫于形势,我不得不模棱两可地解释道。

“哦,‘不热闹’也不是不可以。”母亲用有些缓和的语气呢喃道。

“就是!人家刚刚才出了礼金,再让人家出钱,总有些感觉过意不去。再说了,这‘热闹’起来,我们也麻烦啊!我们总不见得为了这事向单位请假吧?”我赶紧附和着说道。

母亲本就有着善于替别人着想的优良品质,因此听了我的话之后,就大为赞同地回道:“嗯,照你这么一说,那还是‘不热闹’的好。只是,你知不知道在‘断七’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什么?”

闻言,我有些疑惑地反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