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这……这怎么可能!”
就在他举着金属管惊讶的看着时,卢嘉栋的话却清清楚楚的传到他的耳朵里:“你们两个已经被万山厂解雇了,现在可以收拾行李,回桂南厂了!”听了卢嘉栋这句话,王胜不觉眼前一黑,瞬间瘫软在地上……
当卢嘉栋揭穿王胜和罗章的手段那一刻,两人的命运便就此注定了,虽然卢嘉栋所说的那个“解雇!”当下还没流行,但从字面的意思不难理解,那就是让这两个混蛋滚蛋,陈震了解其中的缘由后更是怒不可遏。
本来他就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没想到眼前就蹲着两只蛀虫,这还了得,二话不说当天下午就把王胜和罗章赶出万山厂,别说医药费了,连这半个月的补助,万山厂都没给一分,不仅如此,陈震还给老厂长郑永波发了封电报,说明了这两人的情况,了解郑永波的人都知道,当他看到这封电报后,这两人将会得到更严厉的惩罚!
王胜和罗章就这样拖着遍体鳞伤的身体,灰溜溜的滚回桂南厂,万山厂很快便将这两个混蛋遗忘在角落里,因为他们又投入到与抢挂榴弹发射器配套榴弹的研发中去,当然卢嘉栋手头上不止是枪挂榴弹发射器。
还有78式枪械的生产简化工作,这种事情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几天之内便做好了工艺简化技术范本,由于大量采用冲压件,枪械的成本大幅降低,又原来的500元降到了现在的240元,如果大规模批量生产,陈本还会进一步下降。
把78式枪械的工艺简化后,卢嘉栋便把重点放到榴弹的引信上来,按照卢嘉栋本来的想法,40榴弹的引信最好使用无线电近炸引信,这样就可以打出去榴弹就可以在敌人的上空爆炸,杀伤力也会成倍增加,不过这个方案很快就被卢嘉栋否决了。
原因不是别的,主要是当时的技术条件不允许,40榴弹本来就小,弹头引信就更小,无线电近炸引信需要集成电路板,往这么二十多毫米直径的引信中塞入如此高性能的电路板,别说咱们万山厂了,就是在全国也没谁能做到!
只有等到电子技术微型化,小型化,抢挂榴弹才装上无线电近炸引信,想到这里,卢嘉栋不禁慨叹,现在国家的电子技术实力真是太落后了,不过没谁一口能吃个胖子,想要改变只能一步步来。
既然无线电近炸引信这条路行不通,那只能搞机械碰炸引信,作为后世的军工专家,卢嘉栋对各类碰炸引信都再熟悉不过了,尤其是后世我军普遍装备的dfs-10式35榴弹所配用的1-95-drk42型碰炸引信,长长的研制人员名单中,就有卢嘉栋的身影。
正因为如此,卢嘉栋设计起来毫不费力,毕竟这款引信的设计图就如同刻录在他的脑海中一样,很快引信的保险、连接杆、发药盒、定位销等关键部件的草图就被卢嘉栋画出来,并且卢嘉栋还在引信里加装了一个类似钟表的延时自毁装置,延迟时间大约15到20秒,当然,详细的设计图卢嘉栋是不会去画的,所以这项艰苦卓绝的任务便交给了杨立民以及其他几名绘图员。
这种引信在设计上并不是难事,毕竟碰炸原理就那么几种,只要计算好镗压和弹丸在空气中的阻力参数,设定好引信保险的可以了,至于设计图那就更不用说了,所有数据都被卢嘉栋列出来,只要拿着尺子和铅笔画就行。
如果要说难,那只能难在生产加工上,引信中十多个连杆、弹簧、保险球、击针等机械部件要集中在只有直径二十多毫米的空间里,不仅如此,里面还要安装传火药、自炸药和火药,所以引信中的部件不仅微小而且相当精密,甚至比高性能机械手表还精密,加工难度相当高!
所以当卢嘉栋把设计图的事情丢给杨立民后,便一头扎进车间,利用桂南厂的两台高精度镗铣机,开始对车间内的职工进行培训,当然最先学会的就是陈子豪和刘伟了,虽然王胜和罗章在机械上高了些小动作,但在大体的操作方面还是教了很多东西,唯一欠缺的就是高精度光学设备的调控和加工。
在这方面,卢嘉栋只演示了几遍,陈子豪和刘伟便全部掌握了,就这样以陈子豪和刘伟为技术种子,开始分次分批的培养厂内年轻的机床工,不到一个星期,军工车间内便有十几个掌握精密机床操作的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