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页

可惜了,如果没有香江的大佬介入,想要在中环来一场追逐大战,估计难度会很大,但这并不会阻拦杨以辰拍摄这部《飓风营救》的想法,简单明了故事清晰情感植入恰到好处,整个影片的节奏也非常符合他的审美标准,该干就干,没有一般意义上华夏电影那种作为正义方我要犹豫、我要仁慈的恶心人场面,我是为了救我女儿,只有九十六个小时,在女儿面前,纵然一个国家被我摧毁,只要她平安都是值得的,这样的影片想要在国内过审,所谓的组织就不能存在,反派的背景只能是无恶不作的雇佣兵。

香江,就让一部《亲爱的》来金像奖闯一闯吧。

脑子里,有很多优秀的片子,杨以辰需要考虑的是影响力,哪个片子容易适应现在的市场,哪个片子容易与奖项沾边,哪个片子能够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商业片,单纯赚钱在他看来远没有赚了一点钱还能得到好口碑的片子有价值。

《飓风营救》系列电影,就是他找出来认为最合适的影片,故事简单明了,人物关系不复杂,适合东西方口味,颠覆曾经华夏一些电影不合理的弊端,除了大场面之外,整部戏的拍摄,难度也不大,还能赚钱,口碑又很好,演员的表演层次也很丰富,不是单纯一些动作片从头打到尾,一个失败的父亲如何成为一个让女儿欢呼的老板,这部影片,有着太多合杨以辰胃口的东西。

他相信,这部影片在当前这个时代,一定会有专属于它的市场……

第0275章 腾飞的大鲨鱼

动笔,构思,大脑飞速运转,每一个细胞都充斥着想象力来完善你笔下的世界。

作家、编剧,他们的世界里,每一次的创作,都是一次人生的不同旅程,更是对大脑积蓄能量的一次考验。

一部电影,一名编剧可能要数个月的时间来完成。

一部小说,一名作家可能要数年的时间来完成。

杨以辰,一部电影的编剧工作,在他这里只需要几个小时,以他自己独特的记录方式,将大脑中拍摄成型的影片,将那些画面用文字记录下来,他耗损的不是心血,只是大脑稍稍一些记忆力和手指头敲打键盘的劳累。

为了一个承诺,他不远万里跨过海洋前往大洋彼岸的国家,到那里去看一场球赛,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哪怕是最高档的商务舱,也不如脚踏实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舒服。

用电脑,敲打着键盘,五个小时完成了《飓风营救》的剧本初稿,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完整叙事和一些镜头的描写。

换了个姿势,喝了点酒,吃了点饭,将属于自己的空间封闭,趴在放倒的座椅上,将笔记本电脑放在了一边,拿出一个普通的日记本,拿着碳素笔,开始手写《亲爱的》剧本。趴着累了就靠着,要么就侧身举着,字就不用说了,没什么美感,但他的字有一股一笔一划的力量,不好看归不好看,但没人会觉得他写的每一个字是应付了事。

待到飞机飞到了的上空时,他手中的《亲爱的》剧本已经初步成型,没有细致的人物情节描写,整个细纲列了出来,几大场景,几条主线,几个人物,人物关系,故事核心,对于这部戏,他也很有信心能够依旧取得票房口碑双丰收,首先故事足够吸引人也足够感人,演员有着非常充足的表演空间,可以说这部戏成败演员的表现占了七成,故事占了两成半,剩下那半成是属于剧组拍摄方方面面的。

赵微凭借着这部戏拿到了金像奖的影后,黄博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奈何他之前的演技就得到了充分认可,虽说表现的无可挑剔,但在与赵微巨大进步的面前相比较,他的表现就显得没有那么惊艳,实际上这个角色的内心戏要比赵微的角色更为浓郁,有深度一些,可表演的弹性空间更大,如果拿捏的足够好,完全是一个值得戴上任何影帝桂冠的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