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页

一部电视剧,启用很多的大咖给你客串,这既是一个噱头,也是一个必须靠着所有演员努力拍出来好剧情跨过去的坑。

杨以辰的戏不缺噱头也不缺宣传,那诸如小钢炮、葛大爷、范伟等人来帮忙客串,就等于是给杨以辰肩上压了巨大的压力,一旦被他们抢戏,一旦观众注意力更长时间放在他们的身上,一旦观众看完了之后会骂一句什么玩意儿就靠明星撑着,那就等于杨以辰把陈到明和王志纹给坑了。

两个视帝级别的好演员,来到一个好的剧组拍一部好戏,结果因为男主角表现不够出色,整部戏被来客串的大咖给抢了风头,他们这两个主要配角,也逃不了被捆绑在杨以辰身上一起骂的悲催命运。

请很多的大咖客串,本身就是压力,尤其是电视剧,本身所具备的载体就相对较小,不如电影,电影内要是出现一些客串的大咖,观众还会想一想这是人家投资方的人际关系好,导演的圈子广,能请来这些人帮忙站场助威,可一个电视剧,你把影帝级别的演员都给请来了,什么意思?是要靠这吸引观众吗?

时间紧任务急,杨以辰不得不让自己疯魔起来,不敢让自己的大脑有片刻的混沌,每一秒钟都绷紧神经,每一场戏都认真对待,他可以容忍陈到明和王志纹在一些戏份上的酱油状态,但他绝不能容忍自己有片刻的轻松,不断的用自己手中导演的鞭子,鞭打演员身份的自己,手不软也不客气,目的就一个,余则成这个角色,决不允许在剧中有一秒钟的轻松,就像是他所做的工作一样,一秒钟的松懈就有可能送命,杨以辰也是这么告诉自己,你一秒钟的懈怠,整部戏就有可能因为你而失败,你前期所做的所有努力都将化为泡影,你还要影响一批好的演员跟你征战这部戏的情意。

不能输,不能懈怠,余则成到胜利算是完成自己使命,那杨以辰就直到整部戏完成,使命才算结束。

每当大家觉得他是不是绷得太紧的时候,他来一场戏,又让你觉得他是游刃有余,一点也没有绷得太紧的死板,这口气你刚松下来,却又发现戏外的他整个人绷得紧紧的,眼神非常之犀利,扫视片场,所有人都觉得后脖颈一阵凉风,就觉得自己只要有一点点懈怠,马上就会被大boss看出来,那自己这份工作就有可能马上丢掉。

这样高速运转下的剧组,这样一群有效率的演员,七天时间拍出十集的戏份,也就算不得什么稀奇的事情,最后还是陈到明和王志纹找到了杨以辰,郑重其事跟他聊了聊:“不管你有多忙,有些事情不能压缩的太紧,现在你要是时间倒不开,去忙,我们两个会尽可能配合你的时间,放心,不会让你这部戏坐蜡。”

杨以辰的笑,让人觉得有那么点辛酸,但里面透着的诚意却让陈王二人觉得自己的决定不是错误的,这样的年轻人真的就值得自己付出,未来的华夏艺坛,就需要这样的扛鼎之人带领着新一代的艺人向前行。

……

《舌尖上的华夏》,在香江播放得到了一致好评,对这个曾经失散的祖国,很多香江民众缺少了解,但如果生搬硬套的去灌输给他们华夏是什么样子,很多人都懒得去接收这样的信息。

回归八年,香江很多方面都在改变,但在很多香江民众的生活里,这改变几乎并不存在,他们依旧是在自己的公司上班,依旧是看英文报纸说着粤语,依旧是每天生活在紧张的节奏中,至多他们觉得现在到内地去旅游容易了,总是在弹丸之地呆着,有年假的时候到内地的大好河山去看一看,心情舒畅不少,但这,也仅仅是局限于内地的风景,他们每天看的电视,还是香江那些老电视台,内地对香江普通民众的影响,并不大,或者准确点说,香江经济一旦有一点点的下滑,这些民众还会将责任推到祖国身上。

因为不了解,所谓持续着抗拒。一直以来,都缺少一个真正足够好的契机去进行文化的覆盖,你不能指望着香江的驻军部队去告诉香江民众该有一颗我的华夏心吧,他们所展现出来的军威和华夏军魂,能够影响的范畴着实有限。

影响最普通的民众,还要用他们最日常能够接触到的方式,柴米油盐酱醋茶,家庭生活琐事一箩筐,衣食住行。

民以食为天。

天大地大肚子最大,可以没有汽车洋房,绝不可以委屈了肚子,当《舌尖上的华夏》正式在tvb播出,并且配以粤语的旁白后,节目火的是一塌糊涂,用吃来勾起大家的食欲,从吃的角度去看整个华夏的人文历史传承,平日里你硬塞给大家的东西不接受,现在仅仅用了一个吃字,就让香江很多普通民众对地大物博的祖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说目前产生的还只是有时间我要走一趟美食之旅,但至少,他们开始向往自己的祖国,哪怕只是因为美食而不是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