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无奈,调研组相对无言,唯有泪千行,这东西还是看看就好,要说购买这种土豪飞机恐怕还早着在。这一刻突然发现,十号工程进度比较慢似乎也并不是什么坏事,一方面慢工出细活,另一方面也可以先不用忙着凑钱采购。
想想这情况简直是太阿q精神了,军队也有混到这种地步的时候,真是令人辛酸,以前总说军队没有好装备是国内军工系统没法提供好的装备,现在发现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这明明就是因为军队穷才导致的嘛!
“那……那就算了吧,我们现在恐怕也还采购不起这种飞机,还是留作技术储备为好,以后肯定是能用上了,这个大边条翼技术确实先进,绝对可以三十年不落伍。”
满怀着不舍与遗憾,调研组在后面的技术评估中显得无精打采,有什么时候能比现在更悲催,明明放着好东西却没法用,这还有能有好精神才怪了。
评估会议中,当然要对yz1技术验证机项目的耗资进行最后的审核,各项花费评估下来之后,最让杨辉关心的是这款飞机的电传飞控系统硬件的造价。
当200万美元的价格爆出来的时候,杨辉还是深深地吸了一口冷气,果然还是不出所料的昂贵,这还是因为诺斯罗普是yz1技术验证机参与方,才给的成本价。
若是yz1飞机真的定型生产,采购一套电传飞控价格就绝对不是这个价,没有近千万人名币的造价恐怕很难拿下,这就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后果。
这一切都表明现阶段搞出一款三代机,并大规模采购使用是很不现实的,就算能抢在9091年之前定型恐怕军队也买不起,更何况还等不到那时候,共和国就要和美帝说分手快乐。
一切还是得要靠自己,独立自主在这个时候就显得尤为必要,杨辉又不得不想起了侧板技术!
第385章 还是再看看吧
yz1验证机终究只是一款验证机,残酷的现实之下,将yz1扶正的想法还没有开始,就被杨辉无情的打压下去。
真可谓是:刚起跑,就跌倒……
不过最失望的不是杨辉,不是西南科工,也不是海空军,而是一直寄希望和西南科工合作打入共和国市场的诺斯罗普。
本来看着yz1验证机都有机会扶正了,但最后却因为没有足够的采购资金而放弃,这算是什么事儿嘛!甚至对即将到来的新双发多用途飞机研制也蒙上了一层阴影。
好在会议结束之后,杨辉及时纠正了这个想法,这种消极怠工是绝对不行的,这可关系到dsi进气道的研制,本来两年时间要摸清dsi进气道技术就很紧迫,若是诺斯罗普消极怠工那还玩儿什么!
这一刻,杨辉再次祭出三寸不烂之舌,开始给诺斯罗普分析各种局势,反正就一个目的,先得要把诺斯罗普稳住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