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为新歼准备的又一个关键技术找到了着落,杨辉的心有更加踏实了一些,有了这一套撒手锏的新歼势必在竞争中又要增加不少分数,夺得项目的可能性又要增加不少。
“那行,你有事就去做你的事吧,现在时间才下午六点,我还可以再去研究一下新歼方案的各项数据,想必要不了几天对于新歼的技术指标就要下来了。”
刚才还没有心情继续勾勒新歼总体设计,现在又为新歼准备了一套好东西之后,杨辉又来了兴趣,他要回去安排一下机头可以腾挪出多少空间安装内置光电导航、瞄准系统。
第474章 设计指标
果然,按照杨辉一开始所预料的那样,在定下了新歼对地攻击中至关重要的红外导航、瞄准系统之后的第三天,来自共和国军队、科委高层联合商定的新歼初步设计指标要求就下来了。
看着这几十页的文件,感觉已经可以算是小册子的级别了,再次摇摇头将这份要求仍在桌子上,这次的技术指标要求其实并没有出乎杨辉的预料。
动力系统自然是双中推没有其它的异议,整机空重要求方面则定到了125吨的最大值,这和杨辉一开始预计的13吨有些出入但也不是太大,到时候仔细说明一下情况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飞机的最大起飞重量也要求在28吨的位置,这倒是和飞豹的最大起飞重量一致,甚至在后面的设计中杨辉还看到了和飞豹数据有更多相同的地方。
最大平飞速度17马赫,最大飞行高度16000米,这些都和飞豹的设计要求差不太多,看来新歼项目还在很多飞豹项目的影子。
让杨辉看到了不同的地方则是新歼在航程方面有了更狠的要求,高达4200千米的转场航程,比起早期的飞豹、f-18ef都要多出了500多,这简直就是要了人的老命啊。
要不是杨辉早早就有了各种准备还真的就很难达到这以作战要求,甚至按照杨辉现在方案的设计也最多达到4000千米的转场航程,要达到规定的这一数据还要再想想办法才行。
“这真的是令人头疼啊!看来歼七四的短腿让军队方面下了狠心,单是这一点就足以让新歼问鼎中型战机航程之最。”
虽然对军队这么丧心病狂的作战航程要求有些吃惊,当杨辉却不得不在这方面多加考虑一下,既然指标这样定了下来就必须要重视。
左思右想也想不出再有什么好办法能增加内油,而转场航程本来就要带三具外挂油箱,要再增加航程只能是走好最后的一条路:保形油箱。
要说起来,加装保形油箱并不是什么好办法,不能光看到保形油箱能增加的油料携带量,同时候还要看到保形油箱带来的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