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页

人家这些年承接的各种海外来料加工、子系统配套制造等项目已经把这家公司彻底带上了正轨,当年杨辉在帝都第一次看到他们时的落魄景象早就没了,现在已经是和中航技同一级别的大公司。

“……到时候你就一定要负责把海外参与项目的三个国家的相关负责人都叫来,现在我们的jf-17项目就靠着这些订单赚钱,虽然这些海外订单都要在巴西那边生产,但我们还可以通过生产许可证来赚钱,其中的航电、雷达总机百分之二十七的核心生产部件还是要由我们提供,这都是我们赚钱的地方。”

杨辉是想的最明白了,这jf-17虽然不是最好的三代机,但绝对是最具有性价比的三代机,上一位面的枭龙也没法与之相比,到时候广大的亚非拉国家总有至少一半的识货者,如此,那就够了。

“这是当然了,我肯定把这些国家的相关负责人都通知到,首飞这种大事儿肯定不能少了这些相关国家,到时候我说不定还能再拉上几个新的客户来,上次五月份的巴黎航展我可是有新的收获,前不久人家还来国内访问了,我看这事儿靠谱。”

第566章 大势已成

距离jf-17的首飞自然还有一段时间,而正好借着这一段时间,杨辉也在西南科工范围内开展各种摸底调查,算是重新把整个西南科工的科研、生产项目都进行了一次梳理,并彻底地对这些项目进行定位。

整个歼18项目的所有对外子系统管理系统也构建完成,毕竟分包出去的系统上上下下共计两百多个子系统,接近百家业界最强的相关单位围着这同一个目标各司其职,这些本看来分属不同系统的单位因为歼18被联系起来,并且也将因此而走上更加光明的未来。

“两百三十八项对外招标的子系统中,总公司旗下的单位一共赢得了三十六个项目,其它的如132厂、172厂等等也在这次的项目中拿到了不少的项目,总体算来整个航空系统还是拿到了百分之七十三的子系统项目,剩下的百分之二十七的份额分别由电子工业、兵器工业、机械……”

报上来的数据不算是很喜人,但换一个方向来说,这儿也是一次非常大的突破,毕竟是在航空工业这种专业程度高的吓人的项目中刨食吃,那些航空系统外的单位也算是真的尽力了,这些东西里面有的确实是太专业了,只能是航空工业内部单位能做,比如战斗机的雷达罩、起落架、座舱盖什么的,非本行业单位还真就很难干的下来。

如此,杨辉还是非常的高兴,只要能有这样的水平就足以给一潭死水一般的航空工业配套系统中一石惊起千层浪,鲶鱼效应放在哪里都有效果,是可谓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不错,这次的招标效果达到了我们的预期,但我们专门负责跟进分包出去的子系统进度的队伍也一定要盯紧了,没有强有力的监管队伍,就没法控制子系统的进度、质量,这将会对我们之前做的所有努力形成很坏的影响,各个项目一定要责任到人。”

现在的歼18已经开始了各个主体结构的详细设计,配套子系统也正在加紧研制中,时间确实有些紧,不过这也没办法。杨辉在了解情况之后,只是再次重申了硬性的进度指标,至于其他的东西貌似什么也没有留下。

又再次回到办公室内,终于看到了最详尽的西南科工总公司改制结果,厚厚的好几本文件封面各自不一样,却又相互联系着。

现在西南科工旗下的单位大部分都是处于赢利状态,亏损的也肯定有,但总体来说肯定是赢利中,这在共和国的国有军工单位中是绝对的少有。

军用最抢眼的自然要数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这里就靠着现在的涡扇10系列发动机就赚的盆满钵满,而且每年还在不断的生产交付中,而之前交付的发动机也开始有返厂大修的业务了,加上配套的各种易损件销售业务,真可谓是挖到了聚宝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