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页

技术预研倒是一个还算可以让人接受的结果,一方面给西南科工这边的科研队伍一个缓冲,另一方面也给国家那边一个缓冲,对大家都有好处。与此同时,做技术预研本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毕竟这可是国内再此之前从来没有涉及的项目,预研必不可少。

不仅如此,杨辉同时也考虑到了国内电子工业的发展,八十年代国内的电子工业的确有很大的发展,借助那段时间引进了一些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不过那段时间带都是囫囵吞枣,只要能做出成品来就了事,要说消化还真就没有过。

事实上,大家都是等到九十年代才有时间和环境来慢慢消化和发展,必须要知道的是现在已经上台的386就是曾经电子工业部的老大,84年范堡罗航展的时候还和西南科工一起去英国考察过,当时杨辉就特意指点去考察引进了英国的一款最早期型的个人c机,现在也不知道那个项目最终怎么样了。

不过,必须要明白的就是,386在九十年代肯定是对共和国的电子工业有很大的支持,要不然也不会有上一位面共和国电子工业大发展,成为在航空工业这个综合性学科中唯一大比分甩开毛子的子系统。

如果说之前说的软件开发人员是模拟系统的灵魂工程师,那么就之后这几年时间的预研期,也可以算是在等待386在电子工业上的动作,为地面模拟系统塑造一副强大的体魄:主控机(大型计算机)。

有了以上的这一些软硬基础,这才能说是对地面模拟训练系统开展研制工作,要不然一切都是虚的,至于说什么大型计算机用的芯片不是国产的问题。倒是因为这种配套的地面模拟设备并不是太过于敏感的装备,美帝能够出售芯片给共和国超算使用,这本身就说明了很多的问题。

谈了历云提出的这一套技术,杨辉和刘副主席也没有什么心思继续看什么18号的研制进度,只是略微地和孙总师沟通了一番,知道科研进度还不错之后,也就不再打扰科研工作。

之后的杨辉倒是又接到了一个好消息,来自哥伦比亚和围内瑞拉两国的代表团,终于在他们最大的权限内给出了一份意向订单。

委内瑞拉稍稍要有钱一些,给了17架的jf-17、3架歼教七意向订单;哥伦比亚因为也和巴航工业在此之前有合作,在这个时候也下了9架jf-17、3架歼教七的意向订单。

两国家加起来也有30架的订单了,虽然不是太多,但也还算不错,至少这6架歼教七总还是由西南科工生产的嘛,总体算起来应该还是有一两千万美元的油水,反正是蚊子再小也是肉。

第579章 拉皮是一种学问

伴随着参加jf-17首飞的嘉宾离开,西南科工这边终于又再次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歼七四的生产交付依旧在继续中,前些时间因为要给jf-17让出试飞空间,因此积累下来的下线飞机也是相当的不少,等到17的首飞工作完成之后,这批歼7-4型的工厂试飞工作也是一架接着一架的密集进行。

同时杨辉也紧锣密鼓的准备着翻过年到巴西的第一站,连带着整个公司都在为此进行着准备,首先是巴西那边催促的涡扇10a生产线的问题,毕竟人家巴西把小推力涡扇发动机研发资金都到账了,作为交换条件的涡扇10a发动机总装线也不能跳票了不是。

于是,按照双方商定好的计划,巴西那边的总装线首先是完成20台的零部件总装任务,这20台发动机的零件由西南科工提供全套的零件生产,之后的发动机将会由巴西方面本土生产约百分之三十的冷端零部件。

而这百分之三十的零部件生产制造技术,自然就要从西南科工旗下的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拿出来,精挑细选之后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百分之三十零部件生产技术已经打包完成,不日就将从共和国启运至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