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页

这就意味着每间隔3天生产线动起来的时候,就会有一架飞机下线,一个月倒是能够直接完成10架飞机的生产工作。

说实话这速度确实不怎么好看,国外采用的老生产线一个月马力全开同样也能达到这样的效率,甚至还有所超出。

但这时候的脉动生产线就不一样,3天生产一架是现在生产还不熟悉情况下的结果,只要生产熟悉以后,订单也足够,开足马力可以每天一架,到时候就怕是产能过剩了。

想想一年生产300多架是什么概念,有的型号飞机终其一身,恐怕都生产不了这么多。

现在按照计划是一个月就能够至少生产10架飞机,到时候共和国这边的联合客机公司在加上德国bb公司的两条脉动总装线一起开工,一个月最高就能交付20架左右的飞机,那么一年就是200架左右,现在储备中的600架订单不过是3年一般情况下的低速生产就能完成。

当然,c-75肯定不可能做到每年都有200架的订单收入囊中,大概能够达到每年一百多架就算相当不错了,到时候平均两条生产线每个月也就是各自生产当年订单5-8架而已。

不过这时候又必须要考虑到之前积累的600架订单,在把它算进来之后,就可以和保证两条总装线在正产速度下生产10年,而10年之后的事情,那真的就是谁知道?

或许还到不了那个时候,联合客机公司这边的总装线就要改为生产新的120座级c客机了。

看到眼前这庞大的生产线,中间各种的agv运输车从专用通道把库房中的零部件送到指定的站位,而与此同时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已经到来,工人们全都暂时走到生产线划定的安全位置上,那边在统一的脉动管理系统遥控下,牵引车连带着固定飞机的工装一起……

感觉到厂房中的光线突然一变,这不由得让乡下来的法国佬心里一紧,这尼玛是要干什么?而下一刻才发现原来的白色灯光已经变成诡异而又不详的红色,随后则是滑轮和8根铺装在生产线上的轨道之间轻微摩擦声,整个生产线7个站位上的飞机一起动了起来。

这就如同见了鬼一般,法国佬瞪大了眼睛表示完全看不懂这是什么节奏了,还能这样生产飞机?这完全没有见过啊,但是看起来还真特么的是高大上啊,什么空客波音麦道,你们都是渣渣啦!

第801章 都给我老实点

这是整条生产线开动起来的第四次脉动,同样也就意味着第五个站位等待已久的工人们,也终于迎来了他们在这生产线上所需要装配的第一架飞机,移动到位的飞机编号为75-0012,意思就是说这架飞机是c-75自第一架原型机以来,工厂生产的第12架飞机。

到了第五个站位的装配时,整个飞机在前面四个站位中已经组装了大致的外形,现在需要的就是五号站位的工人按照之前培训的要求,进入飞机的内部进行液压管线的安装和调试,而这也直接关系到整个飞机的飞行控制系统能否顺利运行。

至于说在这90年代生产的飞机上为什么还使用老式的机械液压控制,看人家空客直接在七十年代末期设计的a-300上就直接使用了电传飞控,你这是不是有些太过于落后了?

其实,这种想法自然有失偏颇,c-75虽然也在控制系统中部分引入了电传飞控设计,倒是和当年的歼七四飞控设计思路差不多,但民航飞机肯定是要求安全要绝对地可靠,再加上603所也是第一次涉及到在大型飞机上使用电传飞控,各方面的经验都还不足,因而保留一整套的机械液压控制系统是肯定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