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里都在传,香港的监制跑了,发不了工资,剧组散伙了,花了一百多万美金,片子拍了半年还没拍完,这不是烂尾是什么。
大款们一听就害怕了,谁也不愿意接手这样的项目啊。
姜文就算每天陪着大款们喝酒,照样找不到门路,林子轩每次见到姜文,他都说前两天和谁谁谁喝酒来着,现在还难受着呢。
可见这些日子他都在酒桌上泡着了,除了找投资商,也有点借酒消愁的意思。
和姜文的遭遇不同,张艺谋在年前结束了《活着》的拍摄,回到京城进行后期制作。
张艺谋虽然拍摄的也是带有六七十年代背景的片子,可他不缺资金,就算没钱了,想在国外找资金非常容易,根本不用担心。
这就是大导演和新人导演的区别。
一旦片子进入后期剪辑,剧组就解散了,演员和剧组人员的工资都要结算清楚。
林子轩接到通知,让他来领剩下的两万块钱,以前说好的,小说改编是三万,剧本创作是两万,总共是五万块钱。
在《活着》剧本创作的过程中,林子轩提供了不少意见,只是张艺谋采用的不多。
主要是他和张艺谋的那位文学策划的观点不同,后来就懒得理了,随他们弄吧,他毕竟在其中出过力,这笔酬劳领的心安理得。
林子轩开车和葛优一起前往张艺谋后期制作的别墅。
“尤哥,咱们开业要不要请张导?”在路上,林子轩询问道。
“张导最近要剪片子,应该挺忙的,不过还是说一句吧,来不来是人家的事,咱们的礼数要周到。”葛优斟酌道。
他们说的是好梦公司开业仪式的事儿。
现在正值年底,葛优回来了,在京城的朋友挺齐,过几天大家就该回家过年了,过了年又要开工,想凑齐这帮人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