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页

这么一说,葛优的形象在法国记者眼中瞬间就提升了无数档次。

养猪什么的肯定是体验生活,这对于演员来说非常正常。

除了葛优,国外的电影人对《活着》的原著小说同样产生了兴趣。

在影片放映的时候,片头会出现一行字“根据林子轩小说《活着》改编”,下面还有补充“原载《百花》杂志92年第四期”。

不少外国人看到这句话,就向《活着》的投资商打听小说的出版状况。

在得知《活着》还没有外文版的时候,他们纷纷表示惊讶,觉得这么优秀的小说应该翻译引介到西方来,让西方读者看到。

张艺谋的电影无形中给《活着》这部小说带来了国际上的关注度。

有位叫做让路易的法国投资商准备到华国和张艺谋讨论新片的筹备事宜,他想在京城见一见《活着》的原著作者,希望有人引荐。

这就是张艺谋的影响力,就算是呆在家里也会有国外的投资商找上门来投资。

纷纷扰扰过后,戛纳电影节接近尾声,最后两天是颁奖时间。

葛优找人打听过,“一种关注”这种电影节的附属单元会提前一天颁奖,他虽然觉得那部纪录片的希望不大,不过还是到了颁奖现场。

这个单元针对的影片都是较为小众的作品,或者是前卫的实验电影。

拍摄这类电影的大多是刚入行的新手导演,这是他们的第一部片子,这些人有想法,不随大流,彰显个性,关注的也都是边缘题材。

比如同性恋、多角的感情纠葛、暴力、边缘人物的生存状况等等。

小众意味着非主流,这就是一种关注这个单元参赛影片的特色。

颁奖典礼在戛纳电影宫的德西彪大厅举行,有不少的媒体记者,在座的大多是年轻人,在颁奖的过程中还有人起哄吹口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