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可以偷工减料,把戏份集中在冬天和春天拍摄,拍电影嘛,冬天拍夏天的戏都常见,只是那样就没有自然而然的味道了。
拍电影,想快容易,慢比较难,很考验导演和演员的能力和耐心。
像是香港的王家味,一部电影能拍好几年,人家就是慢工出细活。
好在电影学院除了学习有的是时间,所谓的剧组也就是电影学院的学生,只要两个演员愿意配合,每个季节拍上大半个月,问题不大。
再说拍摄场地,林子轩就有四合院,有的房间还空着呢,腾出来两间房子用来拍戏足够了,作为毕业作品,剧组的学生不用发工资。
京城青年电影制片厂有拍摄器材,真正花钱的地方并不多。
也就是胶片的钱,演员的片酬,布置房子需要的道具,拍戏时的路费和饭钱等等,这么算下来三十万应该够了。
作为制片人,林子轩不由自主的就会想到这些问题,这是职业习惯。
看到一个剧本,他基本上就能估算出要花费多少资金。
他在脑海里把《我们俩》这部片子过了一遍,觉得适合作为林晓玲的毕业作品。
或许难度稍微大了点。
这部片子最难把握的就是情感的冲突,人和人从陌生到相识相知,再到难舍难离,想把其中微妙的感情表达出来,呈现在镜头之上并不容易。
林子轩不清楚妹妹在学校里学的怎么样,不过那部叫做《姐姐》的短片拍的不错。
林晓玲似乎善于捕捉一些细微的情感,这是作为导演的一种敏锐的触觉。
而且,电影学院应该会有老师来进行指导,不用林子轩操心,电影学院的老师都是拍艺术片的行家,知道怎么在其中拿捏分寸。
如果林晓玲能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内把这部片子拍出来,就算是成功毕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