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页

这是一次意外的不谋而合,也是整个社会的一种需求。

在这个越来越浮躁的社会里,大家更愿意享受和娱乐,而不是接受教育,说得难听点,那就是观众看电影都不愿意带脑子。

电影的情节简单明快,轻松幽默最好,不要弄得和猜谜似的,考验观众的脑细胞。

当然,也不能太过庸俗,要稍微有点情调和档次,有点情怀。

冯小刚乐意和大学生交流,他觉得大学生说话直接,能听到真话,不那么虚伪。

如果是在社会上,大家都顾着面子,不会当面说你这个片子有多烂,但会背地里说,还会说的很难听,相较而言,大学生可爱的多。

“以后青年人是看电影的主力,咱们要了解这些人在想什么,有什么需求,才能拍出他们喜欢看的电影。”冯小刚如此说道。

在这拨宣传活动中,冯小刚极为卖力,一个是这是他的电影,还有就是他的收益和电影票房息息相关,他签的是分成合同。

只要《不见不散》的票房超过三千万,他能拿到五十万的分成,这比葛优的片酬还要高。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京城的票房就超过了一千万,全国的总票房接近三千万,还在继续增长之中。

不过他们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春节前夕,那部大投资的香港动作片就会上映。

在去年引进的十部大片中,香港电影占了三部,基本上都是动作片。

1997年快到了,香港回归在即,总局有意加强和香港电影人的联系,香港的电影公司也想进入内地市场分一杯羹,如此促成了双方的合作。

相对于好莱坞大片,国内观众对于香港的电影更为熟悉,更愿意进影院观看。

“最后半个月,大家辛苦一下,忙完这部片子就放假,还有丰厚的年终奖和庆功宴。”林子轩在公司里做着最后的动员。

一部电影从筹备到下档,这是一个运营周期,在这个周期内需要各个部门的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