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页

文艺生活[校对版] 薪越 1041 字 2022-10-31

放映室内,林子轩看着林晓玲拍出来的素材,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看这儿,摄影机的角度,还有这些影像,太死板了。”林子轩不客气地说道,“你看过《阳光灿烂的日子》,它里面的镜头都给人一种飞扬的感觉,很灵动,你再看看你拍的,这就是差距。”

“老哥,姜哥那片子投资上千万,我这个才三十万不到,怎么可能拍出那种感觉,我觉得这个就不错了。”林晓玲委屈道。

“不是投资多少的事儿,而是有没有这种意识。”林子轩批评道,“你这个作为学生作品算是及格了,可你就想着及格啊,不想要优秀么?”

“我当然想要优秀,这不是第一次拍么,担心拍砸了,想保险一点。”林晓玲解释道。

“拍砸了怕什么,你现在就是放不开,当初拍《姐姐》时候的那股劲头哪去了?”林子轩指导道,“胆子大一点,放开了拍,让镜头来说话,你还怕拍砸了让你赔啊。”

“行了,拍电影总要有一个过程,这才刚开始,以后就好了。”慕姗姗在一旁劝说道。

“我就是随便说说,两位演员演的不错,不过有一点,她们说话的腔调不对,太有节奏了,不够生活化。”林子轩指出道。

金亚琴演了多年的话剧,徐静蕾是表演系的学生,念台词都是抑扬顿挫,很有张力和节奏感,听起来有味道。

这是一门功课,演员平时都要练习。

比如葛优,他的台词功底很强,他念台词的特点是语速慢,用气音,观众听着舒服。

但他平常生活中说话不这样,为什么呢?那么说话太累,要真是按照表演的时候一字一句的说,不仅他受不了,和他聊天的人更受不了,听着都累。

这就是表演和生活的区别。

金亚琴和徐静蕾的台词功底都不错,如果是在其他影视剧里肯定没问题。

可《我们俩》这部片子讲究的是绝对生活化,就按照平常生活中来,不需要用表演时的那个腔调,这样才能显得真实。

林子轩虽然没做过导演,但他见得多了,自然就有了经验,能察觉到问题所在。